《評論》民間故事:閻羅王於人世間的相關傳說為何?
閻王是民間傳說中陰間的主宰
掌管人的生死和輪迴。
在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裏面
人死後要去陰間報到
接受閻王的審判。
[1]閻王有一本生死簿
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當某人陽壽已盡的時候
閻王就會派遣下屬無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
閻王的判決取決於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惡:生前積德行善立功的人
閻王會讓他成為神仙
或者給他一個好的來世;生前行兇作惡的人
閻王會讓他下地獄
接受各種懲罰
或給他安排一個不好的來世。
這是因果報應、抑惡揚善等民間信仰在「閻王」觀念上的體現。
中國古代原本沒有關於閻王的觀念
佛教從古代印度傳入中國後
閻王作為地獄主神的信仰才開始在中國流行開來。
中文「閻王」是從梵語中音譯過來的詞彙閻魔羅闍(यमराज)的簡稱
本意是「捆綁」
具體意思是捆綁有罪的人
也譯作「閻羅(王)」、「閻魔(王)」、「琰魔」等等。
在古代印度神話中
閻王是管理陰間的王
印度現存最古老的詩集《梨俱吠陀》中已經有關於閻王的傳說。
而閻王觀念的形成可能要更早
來源也不止一個
實際上閻王在古印度有很多版本不同的傳說。
佛教創立後
沿用了閻王的觀念
認為閻王是管理地獄的王。
關於閻王的信仰傳入中國後
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
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閻王觀念:十殿閻羅。
閻王在古代印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當時
古代雅利安人的一支開始了在印度北部地區的統治
並在那裡創造了吠陀文化的種姓制度
開創了印度歷史上的吠陀時期。
雅利安人使用比梵文更古老的語言寫成吠陀經
其中最早的是《梨俱吠陀》。
在《梨俱吠陀》中
耶摩(Yama)神居住在天界的樂土
人死後的靈魂都要到那裡去見耶摩神。
耶摩神有兩個使者
它們是兩條狗。
這兩個使者經常在人間界巡遊
當用嗅覺發現有人快死的時候
就把他的靈魂引到天界。
耶摩神就是閻王的最初來源。
雅利安人在印度發展出現代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
吠陀經是婆羅門教的經典
因此耶摩神的信仰在婆羅門教中被繼承了下來
並有所變化。
婆羅門教相信輪迴
認為耶摩神是傳說中第一個死去的人。
後來
耶摩神從天界轉入地界
被認為是專門監督死者生前的行為
並給與賞罰的神祇;進而發展成為地獄中所有死神和死者的王
即地獄的主宰者
擁有眾多的下屬。
隨著進一步的演變
耶摩神最後成為專門使死者受苦
凌辱死者靈魂的神祇。
遠古的雅利安人眼中
閻摩並不是一個可怕的神祇。
相反
閻摩會親率亡者穿越往地府的障礙
到達地府之後
閻摩還會與眾亡靈享用筵席。
但隨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次大陸
消滅各個原住民族的部落後
其社會結構開始愈變愈龐大
人心也開始愈來愈壞
生活在整個社會中最高層次的婆羅門為了警惕人們不要犯罪
就把閻摩從一個和善的亡者之主描繪成兇惡
會用各種酷刑折磨壞人的神祇。
這個做法令雅利安人對閻摩這個神祇的恐懼增加
這一份對閻摩的恐懼隨著佛教和古婆羅門教文化的東來
傳到中國人的心中。
佛教在古代印度興起後
採用了很多婆羅門教的神話
耶摩神的信仰也被佛教吸收。
佛教中閻王的職責是統領陰間的諸神
審判人生前的行為並給與相應的懲罰。
在佛教中
閻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互相聯繫的說法
如「平等王」、「雙王」等等。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0905160928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