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摩者

請問如何詮釋與分享法喜:「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

請問如何詮釋與分享法喜:「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無分別心若安住  彼從諸佛正法生一切分別悉遠離  所行即得無分別是法寂靜無垢勝  名稱功德而普集無分別法最上樂  菩薩得已成菩提《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如是我聞。

一時佛與無數百千大眾俱。

是諸大眾恭敬圍繞聽佛說法。

其所演說謂以大乘無分別法而為發起。

爾時世尊普觀大會諸菩薩眾。

即時會中有一菩薩名無分別光。

從座而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

演說入無分別法門。

令諸菩薩聞是法已。

如理修學。

佛言。

善男子。

汝等諦聽。

我當宣說入無分別法門。

時無分別光菩薩復白佛言。

善哉世尊。

願樂欲聞。

時諸菩薩受教而聽。

佛言。

善男子。

若諸菩薩得聞增上無分別法。

住無分別心。

即一切分別相。

離此言無分別者。

應先了知從初自性有分別相。

分別相者謂取捨二法。

即此取捨是自性分別相。

由此即起有漏事相。

以有漏相故即有五取蘊。

五取蘊者謂色取蘊。

受取蘊。

想取蘊。

行取蘊。

識取蘊。

善男子。

云何得離自性分別相。

謂不現前別異作意。

如是即離自性分別相。

若異自性取相是有所行。

此不能得無礙相應。

是故應知布施無色無分別相。

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無色無分別相。

何以故。

謂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

若起別異作意欲離分別相者。

即後有無色無分別相可離。

如是即有所行。

而不能得無礙相應。

是故應知空無色無分別相。

真如實際勝義諦法界無色無分別相。

何以故。

謂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

是故應於無色無分別相不異性觀不作意離。

若別異作意離者。

即於無色無分別相後有所得。

如是乃為有所行。

即不能得現前無礙相應。

何以故。

謂初地所得法。

無色無分別相。

乃至十地所得法。

亦無色無分別相。

得無生法忍。

亦無色無分別相。

得授記別。

亦無色無分別相。

得嚴淨佛土成熟有情。

亦無色無分別相。

乃至得一切相智。

亦無色無分別相。

如是所說謂以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

若菩薩於是諸所得法。

起異所得分別相別異作意者。

即於一切無分別相。

悉起別異作意。

如是即與無分別理而不相應。

彼不能入無分別界。

若菩薩住三摩地。

心入無分別界。

而於所入起無所得想。

彼正相應是正所行。

是正所修正所作事。

是正作意住無作行而無發悟。

是名真入無分別界所行清淨善男子。

所言無分別界者。

以何義故名無分別界。

謂於一切色過諸分別。

於一切根過諸分別。

過一切分別境界。

過一切表了一切煩惱隨煩惱障無所攝藏。

是故說名無分別界。

於是無分別界中。

無色無見無住無礙無表了無種種相。

若菩薩如是了知。

已如是安住無分別界。

是即入無分別智與虛空等。

於一切法無所觀而觀得大樂行增長大心。

得大智慧大說無礙。

於一切時一切相。

普為一切眾生作大利益。

得勇力增長。

於無發悟佛事得大輕安。


靜心版主您好見山是山來回答您這版提問請問如何詮釋與分享法喜:「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一般在走修行實務的人

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不二法門就是什麼閒雜想法、天外飛來的種種意念全都不要管

只是專心按計畫做自己要做的事只要做得到心無旁騖

就能夠定得下來、心就放得空如果情緒起起伏伏

一副舉止無定、坐立難安的模樣如果是這樣

要想靜得下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心靜和心不靜

在領悟上是完全不同的領悟不同

方向就可能會因此偏差、改變所以為什麼 [萬人修道

一人得道]原因無他

就只是那箇不二法門沒做好人的意念

基本上是不可能停得下來;同時這意念如果全無

這個人也根本沒辦法做事(連思想都停滯了)意念雖只是一種無根的虛相

然而一旦與之互動還是會受到它的影響(否則求神拜佛或思念親人...等等

就沒意義了)但要怎樣才能既知道它的存在

卻完全不受其干擾?或換個角度說:要怎麼才能把對我們有幫助的意念留下來

對我們沒有幫助的意念就無牽無罫放它走關於這部份在六祖壇經裡面有很多這方面解說

例如「道須通流

何以卻滯」、「不是風動旗動

是仁者心動」、「念念之中。

不思前境。

於諸法上。

念念不住。

即無縛也」..等等除了壇經外

還有很多地方也有談論到例如佛說的「默儐」不就是一樣意思!或金剛經說的「諸相非相」問題楞嚴經也說過類似的話~~「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菜根譚》:「風來疏竹

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

事去而心隨空。

意思其實也差不了多少或見山記得以前曾回答過版主您有一版提問(標題我忘了)

有以華歆管寧的故事來舉例;道理也是一樣--------------------------------------------------------------那麼見山說這個

和版主您提問~~請問如何詮釋與分享法喜:「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有啥瓜葛?其實是有關係的因為版主您想想要怎麼修才能做到平等觀、真入無分別界不就是「只是用與不用

但卻不受法相影響」只有不受它影響

才能一體同觀如果只是一個虛境竄進來

那顆心就給它搞得起起伏伏;久久難以自己活像是被它綁架似的那要怎麼做到入無分別界?對吧?所以要想一切分別悉遠離不二法門就是專心做自己要做的事只要做得到心無旁騖

就能夠定得下來當然心也一定是寂靜無垢勝囉!

當參考吧!

參考資料 我的座右銘~ 子曰:益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
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不是。

因為只是觀念而已!

平等貫﹝貫注、貫徹、貫通、貫穿始終﹞是為真入無分別界。


*******{{{{{{€ 平等性智由十種相圓滿成就.應知即是十地修果.壹壹地中略說.各證壹平等性.修習圓滿成就佛地平等性智.若廣說者.壹壹地中各證無量平等法性.論曰.諸相者.謂諸大士相及諸隨好相差別故.皆名為相.如是諸相遠離遍計所執自性.說名平等故.契經言.諸大士相如來即說以為非相.是故說名諸大士相.增上者.謂富貴自在.色等諸蘊各別.皆非富貴自在.和合亦非富貴自在.即別性故.諸法合時不捨自性.離此無實補特伽羅.是故壹切富貴自在遠離遍計所執自性.說名平等故.經曰.證得遠離異相非相平等法性圓滿故.論曰.色等諸法變壞等相不相似故.名為異相.即是共相.如是共相以何為相.非相為相.如契經言.壹切法性惟有壹相.所謂非相.非相即是平等法性.達解如是遍計所執.壹切法性畢竟永無平等法性故名證得.平等救濟壹切有情.非但於彼少分與樂.普於壹切有情諸法無我真如平等性轉.恒常現行救度壹切故名大慈.非如聲聞及異生等.暫時少分與樂行轉.不能救度壹切有情.以勝壹切聲聞等故.長時積集福慧資糧所成滿故.說名弘濟.如是所說弘濟大慈遍壹切處.無差別轉故名平等.即此平等說名法性.經曰.世間寂靜皆同壹味.平等法性圓滿成故.論曰.有漏伍蘊說名世間.念念對治貳種壞故.即彼息滅名為寂靜.由此於此而寂靜故.即是聖道及以涅槃依他起性.世間寂靜同歸真如.圓成實性故名壹味.又世間者.遍計所執此本性無.說名寂靜.如是寂靜所顯真如無差別故.名為壹味.此即名為平等法性.由此壹味如前修習圓滿成故.平等性智圓滿成就.€佛地經論~擷錄€復次分別相義應知.分別者是如來性.明壹切法.如如清淨是其通相.佛說般若波羅蜜等諸經.是佛性中.分別眾生自有參種.壹者.不證見佛性.名為凡夫.貳者.能證見佛性.名為聖人.參者.證至此理究竟清淨.說名如來.復此約此佛性.眾生事用有參.壹者顛倒為事.貳者無顛倒為事.參者無顛倒無散亂有別法為正事.無倒散者.道後法身.有別法為正事者.是應化貳身.為度眾生皆由大悲本願力故.說大乘有學聖人三無倒散有別法為正事者.是滅除禪定解脫壹切智等三障故.法界澄淨澄故.靜寂淨故.無垢不捨正事大悲本願恒化眾生名為如來.故曰此性分別眾生.是名分別相.壹.不淨位.謂眾生界.貳者.淨位.謂菩薩地.參者.最清淨位.即是佛地.€佛性論~卷肆~擷錄€眾生平等修證佛尊菩提般若妙報德位.無虛妄遍執計度分別參界陸道眾生壹切無明業障.過壹切表了壹切煩惱隨煩惱障無所攝藏.是故說名無分別界.無色無見無住無礙無表了無種種相.€陸續顯發經文.參修觀閱此參網址增益善福吉祥修習:*******aabcde http://jacso.hk/aabcde66666tw http://blog.yam.com/aabcde666tw 恭祝:眾生 無纏惑邪魔病苦.密嚴常寂光佛國成住.曩謨 法身佛乘十地皇尊 €}}}}}}******0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
***若菩薩[[住三摩地]]。

心入無分別界。

而於所入起無所得想。

彼正相應是正所行。

是正所修正所作事。

是正作意住無作行而無發悟。

是名真入無分別界所行清淨善男子。

...**正定修持有成

不生我慢

能常住三摩地

行深般若...才好討論[入無分別界]....世俗生活中知見...誰能告訴眾生....怎樣的外表[心行相]..是真實的[入無分別界]...平等

平等???誰看的出來???誰造作的出來??
老師到菩薩得已成菩提

arrow
arrow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