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摩者

呂 祖 文 集 卷 上

序文   小序、谷神子文序、四十四代真師文集序、龍洲居士文集原序本文  伭帝七經品序           西河薩祖救苦經序          文昌帝君玉局心懺後序     江州望江亭自記         枕中記        黃鶴賦      修身訣三段        三字訣悟道詩      百字碑     百句章        行火候      鄂渚悟道歌        秘訣歌直指大丹歌     谷神歌     窑頭坯歌     敲爻歌    勉牛生夏侯生     贈劉方處士    寄白龍洞劉道人    贈喬二郎     題桐柏山黃先生菴門       題四明金鵞寺壁鼎器歌     採金歌     真經歌     仙游歌 呂祖全書文集小序 既刪以後。

何以無詩。

以道學風雅。

分而為二也

古之人能合而一之者。

首推周公。

次則尹吉甫。

今觀七月諸章。

人情物理。

發揮入妙。

吉甫自謂其詩孔碩。

又謂穆如清風。

取崧高烝民讀之良然。

嗣是作者益繁。

王阮亭謂昌黎有英雄語。

太白有仙語。

摩詰有佛語。

此亦後代詩人之不凡矣。

神仙詩多者惟呂祖。

長歌短詠。

天籟自鳴。

皆無意為詩者也。

惟道充於中而不可已。

不覺於吟哦發之。

其機活。

其神全。

不越人情物理之常。

而已盡仙佛英雄之致。

吾謂道學風雅。

不必岐視者。

於呂祖之詩見之。

至今體詩。

間有逸韻者。

昔鄭庠作古音辨。

分古韻六部。

原可通協。

不若沈約之拘。

集中古體雜體詩皆然。

至詩既從今體。

似宜一依今韻。

而神仙作詩。

亦間以古韻行之。

第查明偶出韻者。

註明某句借韻。

或二韻三四韻通用者。

註明幾韻並用。

使後學有所考焉。

其他如指伭篇。

及涵三雜詠今體詩。

俱從此例。

若忠孝誥玉樞經讚。

并諸經頌偈。

有韻之文之協古韻者。

又不必論矣。

 原刊文集序 自古學道而成仙者眾矣。

或飛昇。

或尸假。

乃敻然遂與世隔。

往往起神仙渺茫之誚。

獨純陽真人。

首以開度群迷為誓。

嘗遊戲人間。

顯化不一。

雖三尺童子。

亦知其名而慕其風也。

今觀所著詩歌。

談妙入伭。

無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焉。

學者果能熟復而交參之。

既知有離宮修定之功。

又知坎府求伭之秘。

則煉己待時。

於寂然不動之中。

自然有感而遂通者在是。

雖凡夫亦可以立躋聖位。

孰謂神仙不可以學得。

而徒有渺茫之誚耶。

予夙慕真宗。

廣求仙訣。

今偶得是集。

不欲秘藏。

願與同志共之。

或者因文解悟。

暗合伭宗。

庶足以副真仙開度群迷之初意云。

                    時太歲丙戌乾道二年書雲日劍津谷神子陳得一序  重刊文集序 真仙之道。

自廣成授軒轅。

而其教遂行於世。

由是代不乏人。

有高舉遠引而隱者。

有行道濟世而顯者。

其隱者世不可得而知。

其顯者出瑞聖世。

化度有緣。

間有發為詞章。

以吟詠道德。

若唐之呂純陽者。

殆顯而濟世者歟。

其所著詩文。

宋乾道間。

延平陳谷神。

已嘗印行。

其板歲久不存。

廣陽張子素氏。

有志於道者也。

恐真仙之事跡。

久或湮泯。

求諸善本。

特壽於梓。

以廣其傳。

葆和堂真士袁公熙真。

太嶽太和山。

伭天玉虛宮提點任公自垣。

力贊其美。

工告成。

請予序其首簡。

予惟真仙之應化。

雖片言隻字。

皆有道以寓其間。

世之學仙者。

茍能因文以求義。

因義以明心。

冥符默會於言語文字之間。

真積力久。

內行純熟。

陰功昭著。

以入乎清淨之境。

則此書豈小補哉。

若徒以記憶為工以資清談。

則非吾所知也。

是為序。

                    永樂二十年正一嗣教清虛沖素光祖演道真人張宇清書。

 龍洲居士文集原序生公心究伭門。

愛讀純陽呂公集。

喜其正斷十試九難諸魔。

咸築基鍊己。

根極微妙。

奪天巧以成能。

至於陰陽坎離鉛汞升墬之說。

以八卦運十二時。

而其要在艮。

以三田亙相反復。

而其要在泥九。

皆至理存焉。

余每行。

必手攜此卷以玩。

顧塵心難滅。

學而未能者久之。

頃過邯鄲道中。

見呂公祠入謁。

慨然想慕。

因得所刻枕中記三復之。

知盧生炊黍就枕之夢。

與純陽黃粱未熟之夢相似。

鍾離之授呂。

呂之授盧一也。

寵辱窮通得喪死生之理。

盡於是者。

有能超然了悟。

三乘九轉易易矣。

余謂是記當附於集末。

邯鄲楊尹。

治邑有聲。

請鋟諸梓。

因敘其畧。

與修命修性。

志於伭學者共之。

         嘉靖戊午歲夏五月朔旦蓬萊山北龍洲處士書於金臺寓舍   呂祖文集  上伭帝七品經序臣嵓。

恭遇元始天主。

慈憫濁世苦惱。

勅允卑員。

演經度刦。

蒙頒天懺。

芸香珥筆。

抉金簡瑤函之秘。

發洞微明宸之奧。

開臣等臆障。

釋多生積愆。

下及塵寰。

法雨溥潤。

日月所照。

風雷所至。

一切含靈。

無不被澤。

援拯萬世苦海。

無等無倫。

誠寶典也。

臣靈一粟之瑩光。

歷多生之幻○。

仰精大道。

得出輪迴。

始還丹於閬苑。

繼備員於玉清。

慙伭功之難極。

愧行力之未充。

矢志普度。

籲請玉宸。

勅龍沙顯跡。

闡八品驚世之文於金陵。

復叩金闕。

允演度刦之章於鄂渚。

欲願人人體行。

日日進善。

是臣心矣。

實所願也。

無如季世愚盲。

多染慾障。

難捐結習。

有舌架慈航。

心運劍戟者。

有澤惠及於昆蟲。

而忠孝疎於君親者。

有輕施好濟。

而虧心於暗室者。

犯金科玉律而罔顧。

聞地府天曹而不畏。

萬罪千條。

罹成重刦。

水火旱蝗。

兵疫疊收。

南贍為最。

仁威惻怛。

表奏九重。

允演七品靈章。

重宣化導。

經旨幽邃。

闡明生化升降出入妙理。

慈悲廣大。

指示順逆。

善惡禍福。

報應昭彰。

至於虙○威力。

念佛功德。

裕國壽民。

無踰斯典。

復蒙發天懺。

括諸經之髓。

曠刦難逢。

宣列聖之功。

焚頂莫酬。

惟期娑婆世界。

人人信受。

戶戶傳誦。

俾靈風溥播。

仁威博濟之誠。

梓潼代演之功。

永不朽矣。

臣亦願彰聖諦。

援引羣氓。

謹序。

     西河薩祖元陽大帝救苦經序 代天說法。

憫一切眾生。

不明本來。

不知覺路。

如行大荒之中。

及至半途。

後路忽陷。

惟有向前而已。

當前又有銅牆鐵壁。

無可著腳處。

欲向左行。

深塹萬丈。

若於右行。

懸澗千尋。

苟若於此。

一失足跟。

悔之無及。

何以說。

欲障易化。

理障難除。

非明明現現。

認賊做子。

則死木槁灰。

無想為真。

一謂弄虛靈。

一謂斷種性。

豈非一左一右。

喪身之地。

須欲仍放本輝。

念茲在茲。

一破疑團。

自現覺體。

自然意入無意。

意意不意。

情歸不情。

情無所情。

不見不聞。

無聲無臭。

若至於此。

仍莫認者。

一著總非。

百無一是。

所謂望道而未之見。

真尚不著。

何況幻妄。

覺尚不著。

何況虛假。

所以此中境界。

非色非空。

非顯非微。

只有疑機。

無有信處。

實有所在。

當觀念之所自。

起自何所。

了知起處。

便知落處。

久久而見起念之始。

久久而見念始之先。

所謂憫一切眾生者。

有畏其高矣美矣。

未可幾及。

遠哉大哉。

未可卒至。

有輕其寸莖之璧。

寧云照乘可比。

味淡無滋。

豈可瓊瑤相配。

此所以知者。

過而愚不及。

故為西河救苦經而為序。

  文昌帝君玉局心懺後序 蓋聞著書立說。

講道明心。

自昔聖賢。

其揆一也。

浮詞組織。

雜技繽紛。

識者憂之。

況在天階。

又奚取哉。

孔子猶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後世載籍日煩。

義理闕如。

五經四書。

置勿復道。

而徒藉以博功名誇聲譽。

又從而託及異端。

嗚呼。

其亦勿思耳矣。

予儒人也。

晚參大道。

脫棄塵緣。

名曰修煉成仙。

實盡本於孝弟忠信。

高大精微之學。

故得氣行宇宙。

豈漫言飛昇尸解者流耶。

世不察。

以為方外旁門。

天高地厚。

日升月恆。

又惡用此鬼誕為也。

昔故降鸞立教。

頻引孔孟之言。

與河洛相表裏。

必待學者積累修成。

無愧無怍。

然後心神寧。

災厲退。

內功可成。

天恩可遇。

即不幸而殺身成仁。

亦自貫虹霓。

驅神鬼。

安得盡入深山遊窮海。

以為至人再出耶。

至於乩符託跡。

時隱時現。

不過憫凡夫之愚迷。

而稍引之正。

又安得執塗人而語以幽明之故耶。

每欲自明其說。

而無從相授。

幸及今日。

見元皇命真官。

成此心懺。

整巾肅容。

再拜而讀之不釋。

喟然歎曰。

是予之志也。

孔孟之言。

習而不行。

以其言雖在。

其神不靈耳。

何為入梵宮見神像‧又輙從而稽顙祈禱。

此昧心也。

亦敬心也。

反而推之。

合而行之。

道在於是。

玉局之心。

如此其仁。

故發而為文。

振金玉。

挾風雲。

沁心脾。

動肝膽。

易曰。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猶是無言之教也夫。

敬展卷而作頌曰。

炳炳鸞書。

來於玉宸。

羲文之秘。

洙泗之真。

濯爾魄。

貫爾神。

函關仙尹。

圯上老人。

齊俯首。

覺斯民。

幽疑埽闢。

萬物皆春。

  江州望江亭自記 吾京川人。

唐末三舉進士不第。

因遊江湖間。

遇鍾離子。

受延命之術。

尋又遇苦竹真君。

傳日月交并之法。

久之。

適終南山。

再見鍾離子。

得金液大丹之功。

年五十。

道始成。

身長五尺二寸。

面黃白。

鼻聳直。

左眉有黑子。

服白襴衫。

繫皂縧。

變化不可測。

或為進士或為兵。

世多稱吾能飛劍戮人者。

吾聞之笑曰。

慈悲者佛也。

仙猶佛耳。

安有取人命乎。

吾固有劍。

蓋異於彼。

一斷貪瞋。

二斷愛慾。

三斷煩惱。

此其三劍也。

吾道成以來。

所度者何仙姑。

郭上竈二人。

性通羽。

吾授之以歸相法。

吾嘗謂。

世人奉吾真。

何若行吾行。

既行吾行。

又行吾法。

不必見吾。

自成大道。

不然。

日與吾遊何益哉。

  枕中記(盧生事。

頗與呂祖遇正陽祖師相類)開成七年。

呂祖行邯鄲道中。

息邸舍。

攝帽弛囊而坐。

俄見旅中少年。

乃盧生也。

衣短褐。

乘青駒。

將適於田。

亦止旅中。

與翁共席而坐。

言笑殊暢。

久之。

生顧其衣裝弊褻。

乃長嘆息曰。

大丈夫生世不諧。

困如是也。

翁曰。

觀子形體。

無苦無恙。

談諧方適。

而嘆其困者何也。

生曰。

吾茍此生耳。

何適之謂。

翁曰。

此不謂適。

而何適。

答曰。

士之生世。

當建功樹名。

出將入相。

列鼎而食。

選聲而聽。

使族益昌。

而家益肥。

然後可以言適乎。

吾嘗志於學。

富於游藝。

自惟當年青紫可拾。

今已過壯。

猶勤田畝。

非困而何。

言訖。

而目昏思寐。

時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

曰。

子枕吾枕。

當令子榮顯如志。

其枕青甆。

而竅其兩端。

生俛首就之。

見其竅漸大明朗。

乃舉身而入。

遂至其家。

數月。

娶清河崔氏女。

女容甚麗。

生資愈厚。

生大悅。

由是衣裝服馭。

日益鮮盛。

明年。

舉進士登第。

釋褐秘校。

應制渭南尉。

俄遷監察御史。

轉起居舍人。

知制誥。

三載。

出典同州。

遷陜郊。

生性好上功。

自陜西鑿河八十里。

以濟不通。

邦人利之。

刻石紀德。

移節汴州。

領河南採訪使。

徵為京兆尹。

是歲。

神武皇帝。

方事戎狄。

恢弘土宇。

會吐蕃悉採邏。

及燭龍莽布支。

攻陷瓜沙。

而節度使王君毚新被殺。

河湟震動。

帝思將帥之才。

遂除御史中丞。

河西道節度。

大破戎虜。

斬首七千級。

開地九百里。

築大城以遮要害。

邊人立石於居延山以頌之。

歸朝冊勳。

恩禮極盛。

轉吏部侍郎。

遷戶部尚書。

兼御史大夫。

時望清重。

羣情大翕習。

大為時宰所忌。

以非言中之。

貶為端州刺史。

三年。

徵為常侍。

未幾。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與蕭中令嵩斐侍中光庭。

同執大政十餘年。

嘉謨密命。

一日三接。

獻替啟沃。

號為賢相。

同列害之。

復誣與邊將交結。

所圖不軌。

下制獄。

府吏引徒至其門而急收之。

生惶駭不測。

謂妻子曰。

吾家山東。

有良田五頃。

足以禦寒餒。

所苦求祿。

而今及此。

思衣短褐。

乘青駒‧行邯鄲道中。

不可得也。

引刀自刎。

其妻救之。

獲免。

其羅者皆死。

獨三省中官保之。

減死罪。

投驩州。

數年。

帝知冤。

復追為中書令。

封燕國公。

恩旨殊異。

生五子。

曰儉。

曰僔。

曰位。

曰倜。

曰倚。

皆有才器。

儉進士登第。

為考功員外。

僔為侍御史。

位為太常丞。

倜為萬年尉。

倚最賢。

年二十八。

為左衮。

其姻媾皆天下望族。

有孫十餘人。

兩竄荒徼。

再登台鉉。

出入中外。

徊翔臺閣。

五十餘年。

崇盛赫奕。

性頗奢蕩。

好佚樂。

後庭聲色。

皆第一綺麗。

前後賜良田甲第。

佳人名馬。

不可勝數。

後年漸衰邁。

屢乞駭骨。

不許。

病中人候問相踵於道。

名醫上藥。

無不至焉。

將歿。

上疏曰。

臣本山東諸生。

以田園為娛。

偶逢聖運。

得列官敘。

過蒙殊獎。

特被鴻私。

出擁節旌。

入昇台輔。

周旋中外。

綿歷歲時。

有忝天恩。

無裨聖化。

負乘貽寇。

履薄增憂。

日懼一日。

不知老至。

今年踰八十。

位極三事。

鐘漏並歇。

筋骸俱耄。

彌留沉頓。

待時益盡。

顧無試效。

上答休明。

空負深恩。

永辭聖代。

無任感戀之至。

謹奉表陳謝。

詔曰。

卿以俊德。

作朕元輔。

出擁藩翰。

入贊雍熙。

昇平二紀。

實卿所賴。

此嬰疾疹。

日謂痊平。

豈斯沈痼。

良用憫惻。

今令驃騎大將軍高力士。

就第候省。

其勉加鍼石。

為予自愛。

猶冀無藥。

期於自瘳。

是夕薨。

盧生欠伸而寤。

見其身方偃於邸舍。

呂翁坐其旁。

主人蒸黍未熟。

觸類如故。

生蹶然而興曰。

豈期夢寐也。

翁謂生曰。

人生之適。

亦如是矣。

生憮然良久。

謝曰。

夫寵辱之道。

窮通之運。

得喪之理。

死生之情。

盡知之矣。

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

敢不受教。

稽首再拜而去。

  黃鶴賦粵矣最上一乘。

乃無作而亦無為。

還丹七返。

因有動而方有靜。

上德以道全其形。

乃純乾之未破。

下德以術延其命。

乃撅坎之巳成。

是以用陰陽之道。

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

效男女之生。

必發天機而作洩天之機。

方期性命之雙修。

須仗法財而兩用。

先結仝心為輔佐。

次覓巨室以良圖。

然欲希至道。

必密叩伭關。

擇善地。

慎作事之機密。

置丹房。

造器皿之相當。

安爐立鼎。

譬內外兩箇乾坤。

煉己築基。

固彼我一身邦國。

緊關對景忘情。

憑銳氣之勇猛。

大扺煨爐鑄劍。

借金水之柔剛。

若運用。

若抽添。

慮險而須當沐浴。

若鼓琴。

若敲竹。

逢爭而便宜守雌。

百日功靈。

曲直而能應物。

一年工熟。

追攝而已由心。

能盜彼殺中之生炁。

以點我陽裏之陰精。

玉液金液。

一了性而一了命。

二候四候。

半在坎而半在離。

始也將無入有。

以見龍居虎位。

終焉畱戊就己。

始知虎會龍宮。

要知藥物之老嫩。

在辯水源之濁清。

煉己待時者。

務待陽生赤縣。

察機臨爐者。

必須癸動於神州。

若觀見龍在田。

須猛烹而極煅。

忽聞虎嘯出窟。

可倒轉而逆施。

所謂火逼金行出坤爐。

故名七返。

金因火煉歸乾鼎。

是日九還。

還者。

乾所失而復得之物。

返者。

我已出而復來之真。

殊不知順則生人生物。

逆則成佛成仙。

雖曰彼家。

非閨丹御女之術。

故知一己。

有鵬鳥圖南之機。

坎中一點黑鉛。

號曰先天。

非同類終不能得。

離內七般朱汞。

是名孤陰。

無真種一刻難留。

是以假乾坤立鼎爐。

覓太乙所含之始炁。

賴陰陽作筌蹄。

求水府所蘊之伭珠。

趨○時卒補我乾之一缺。

俄然間已還彼坤之六虛。

到此水歸神室。

位列天仙。

丹落黃庭。

千靈舒慘。

上帝加讚。

天地成驚。

抱元守一。

溫養十月神有像。

調神面壁。

坐忘九載體無形。

斯其道術造端。

似依正而行邪。

就中火候託始。

如倚奇而用兵。

鉛與汞。

無丙叟東西間隔。

嬰與姹。

非黃婆咫尺參差。

識緩急。

慮吉凶。

在匠手以斟酌。

明進退。

知止足。

豈愚昧而能為。

認消息如海之潮信。

策造化比月之虧盈。

三日出庚。

乃一陽生於坤體。

十五圓甲。

則六爻周於乾元。

洩金竅。

鑿混沌。

露老莊之肺腑。

明坤罏。

飲刀圭。

吐平叔之心肝。

今遇龍江子。

夙有道骨仙丰。

名註丹臺玉室。

遂結烟霞同志之友。

願發龍虎秘藏之機。

究尋火候。

早餌黍珠。

閬苑伭圃。

他日可冀。

按篇中有吐平叔之心肝句平叔。

即張紫陽。

宋時人疑此賦非呂祖作。

然觀五品經內。

亦雜引海蟾紫陽之語。

或者其箕著與。

又按篇中俱不用韻。

殊非賦體。

即名黃鶴賦。

亦未詳其義。

  修身訣三段人命急如線。

上下往來速如箭。

認得是元神。

子後午前須至煉。

隨意出。

隨意入。

天地三才人得一。

既得一。

勿遺失。

失了永求無一物。

嗟嘆荒郊塚墓中。

自古滅亡不知屈。

天花爛熳。

人事悠悠。

得之者一氣吞元。

失之者三泉昧景。

至藥龍居虎位。

虎據龍宮。

當龍虎混合之時。

認恍惚杳冥之路。

大電霹而神莫為。

迅雷烈而神莫知。

去彼取此兮。

用資久視之功。

即是神仙之妙。

先住其子。

後覓其母。

率首為宗。

擒和正取。

水伏其火。

龍引其虎。

得自兩眉。

始應伭牝。

雷驚電杳。

無非黃蓋之家。

金液瓊漿。

盡屬丹池之寶。

老子之術。

盡於斯矣。

嗟夫。

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也。


伏摩者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984924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