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伏摩者

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

http://fawang.hihosting.hinet.net/ebook/ebook058-all.htm檢視圖片上如下本大法師 佛學講座講義--地藏菩薩廣說因果1.南無九華山幽冥界大願地藏王菩薩2在佛陀滅度後一千五百年間

地藏菩薩降生示現在新羅國(韓國)之皇族太子

姓金名喬覺

唐太宗永徽四年

二十四歲削髮為僧

帶白犬名善聽

航海來中國參學

行腳到安徽省池州府

青陽縣九華山山頂

精進修持

端坐七十五年

至唐玄宗開元十六年七月三十夜成道

世壽九十九歲。

3九華山山下有一位老閔公

素懷慈悲樂善好施

每齋僧百位

必留洞內高僧(地藏菩薩)

以足其數。

有一日

地藏菩薩乞地欲建道場

閔公長者曰:九華山頭

地盡我有

任意所須。

高僧曰:一片袈裟之地足矣!

閔公許之

高僧將袈裟一展

遍覆整個九華山頭

閔公睹狀驚喜

承諾所言

盡將所蔭之地布施高僧建大道場

並遣其子出家修行

號道明

不多久

老閔公亦捨俗離塵

反禮其子道明為師

故今地藏菩薩兩旁之侍者

左道明

右閔公

白犬為善聽。

4菩薩入滅後二十九年

至肅宗至德二年七月三十日

地藏菩薩顯靈因而起塔

學佛人潮四起

安徽省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便成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大道場。

5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6光目答言:我母所習

唯好食噉魚?之屬

所食魚?

多食其子

或炒或煮

恣情食噉

計其命數

千萬復倍。

7光目聞已

啼淚號泣

而白空界:願我之母

永脫地獄

畢十三歲

更無重罪

及歷惡道。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

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

若得我母永離三塗

及斯下賤

乃至女人之身

永劫不受者。

願我自今日後

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

卻後百千萬億劫中

應有世界

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

誓願救拔

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

我然後方成正覺。

8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 地獄未空 誓不成佛9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

』10華嚴經云:『假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11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

說宿殃短命報。

12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殺害生命的人

就說宿世災殃會受到短命報應的道理。

13殺生定義:斷命曰殺

有情曰生

斷有情生命

謂之殺生。

14佛陀倡導戒殺五種制意:一、殺生害命

罪業深重

不能入解脫正道。

二、違背大慈悲心。

三、眾生皆為過去生中之父母、眷屬。

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五、因果惡性循環。

15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

殺業最重;諸功德中

放生第一。

』16古聖賢云:『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17地藏經云:『或殺或害

如是等輩

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

求出無期。

』18地藏經云:『南閻浮提行惡眾生

業力甚大

能敵須彌

能深巨海

能障聖道

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

死後有報

纖毫受之。

父子至親

歧路各別

縱然相逢

無肯代受。

』19觀無量壽經云:『何謂佛?大慈悲心是也。

』20梵網經云:『夫食肉者

斷大慈悲佛性種子

一切眾生見而捨去。

』21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而殺而食者

即是殺我父母。

』22開悟聖僧云:『大道從來不言物

何有十界依正名;只為眾生被業繫

四聖六凡油然生。

』23梵網經云:『當知汝等是未來佛

我是已成之佛。

』24娑婆多論云:『若一日一夜

持不殺戒

於當來世中

決定不遇刀兵劫。

』25殺生果報:一、墮三惡道。

二、多病短命。

三、一生心懷恐懼。

四、殺生還殺生。

26若遇竊盜者

說貧窮苦楚報。

27地藏菩薩如果遇到做竊賊強盜的人

就說來生會受到貧窮苦楚的報應。

28布施得富貴

偷盜得貧窮。

29偷盜六種重罪:一、盜國家公有財物者

屬重罪。

二、偷盜師長、父母之物

屬重罪。

三、偷盜發過菩提心者之物

屬重罪。

四、偷盜五錢以上

屬重罪。

五、盜三寶物

屬重罪。

六、偷盜十方僧物

現前僧物

其罪重於殺八萬四千父母及五逆罪。

30楞嚴經云:『世界六道眾生

其心不偷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

本出塵勞

偷心不除

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偷

必落邪道

上品精靈

中品妖魅

下品邪人

諸魅所著

彼等群邪亦有徒眾

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

末法之中

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潛匿姦欺

稱善知識

各自謂已得上人法

[言*玄]惑無識。

』31律藏云:『若盜佛塔物

及寺中供具

即犯重罪。

』32方等經華聚菩薩云:『五逆四重

我亦能救

偷盜僧物者

我不能救。

』33佛制不偷盜之本意:犯偷盜不能入解脫正道

並與眾生廣結惡緣

墮入惡性因果循環

得三惡道之報

未來劫世世貧窮下賤故。

34若遇邪淫者

說雀鴿鴛鴦報。

35如果遇到邪淫的人

就說來世會出生做孔雀、鴿子、鴛鴦等的報應。

36圓覺經云:『三界輪迴淫為本

六道往返愛為基。

』37邪淫者

得雀鴿鴛鴦報。

38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

其心不婬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

本出塵勞

婬心不除

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婬心

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

中品魔民

下品魔女。

彼等諸魔亦有徒眾

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我滅度後

末法之中

多此魔民

熾盛世間

廣行貪婬

為善知識

令諸眾生落愛見坑

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先斷婬心

是名如來先佛世尊

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39楞嚴經云:『是故阿難

若不斷婬

修禪定者

如蒸砂石

欲其成飯

經百千劫

祇名熱砂

何以故?此非飯本

砂石成故。

汝以婬身求佛妙果

縱得妙悟

皆是婬根

根本成婬

輪轉三塗

必不能出。

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

斷性亦無

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如我此說

名為佛說;不如此說

即波旬說。

』40楞嚴經云:『一切眾生

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貪愛如水

能潤生死。

』41若遇惡口者

說眷屬鬥諍報。

42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惡口罵人之人

就說會受到自己的家人眷屬和自己鬥諍的報應。

43惡口五種果報:一、人天遠離。

二、喪失慈悲心。

三、惡名遠播。

四、死墮鬥諍地獄。

五、損福德。

44若遇毀謗者

說無舌瘡口報。

45地藏菩薩如果遇到誹謗別人之人

便說來生會受到沒有舌頭或者口舌生瘡的報應。

46誹謗四種果報:一、無舌瘡口果報。

二、死墮舌耕地獄。

三、現世人輕賤。

四、朋友眷屬遠離。

47隨喜心即是他人有成就

或者有優點

有才華

皆能發出內心之歡喜與祝福

名之隨喜。

48隨喜五種功德:一、心無對立。

二、具足包容。

三、增上解脫。

四、化消宿怨。

五、廣結善緣。

49佛說四十二章經云:『睹人施道

助之歡喜

得福甚大

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

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

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

福亦如之。

』50若遇瞋恚者

說醜陋癃殘報。

51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時常會生瞋恚的人

就說此人來世會受面貌醜陋駝背四肢殘廢的報應。

52開悟聖僧云:『萬法都由心想成

如心畫物物成形;六凡四聖皆心畫

諸佛當初也眾生。

』53六祖惠能大師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54金剛心論云:『佛由心成

道由心學

德由心積

功由心修

福由心作

禍由心為

心能作天堂

心能作地獄

心能作佛

心能作眾生。

是故心正成佛

心邪成魔

心慈是天人

心惡是羅剎。

心是一切罪福種子

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

作得主

不造諸惡

當修諸善

依佛行持

立佛行願

佛說是人

不久成佛。

』55若遇慳吝者

說所求違願報。

56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慳貪吝嗇的人

就說會受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會違背不能如願的報應。

57法華經云:『自證無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於一人

我則墮慳貪。

』58慳貪吝嗇六過:一、貧窮下賤。

二、人不喜見。

三、孤獨怪癖。

四、所求違願。

五、與聖法不相應。

六、個性自私自利。

59布施喜捨七德:一、世世福德具足。

二、人天護持。

三、所求如願。

四、德遍遠邇。

五、容色圓滿。

六、所言人信。

七、佛道日成。

60若遇飲食無度者

說飢渴咽病報。

61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暴飲貪吃沒限度的人

就說會受到饑餓、口渴、咽喉生病的報應。

62飲食無度五過:一、摧殘軀體。

二、損福報來世貧窮。

三、得飢渴咽病報。

四、善神不護。

五、縱欲無道。

63若遇畋獵恣情者

說驚狂喪命報。

64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恣情肆意打獵殘殺禽獸的人

就說會受到驚狂喪失生命的報應。

65打獵抓禽獸通常有三種心態: 一、消遣趣味。

二、家計所需。

三、較量競技。

66恣情打獵四種過失:一、結惡循環。

二、驚狂喪命報。

三、短命多病。

四、來世人際不順。

67若遇悖逆父母者

說天地災殺報。

68地藏菩薩如果遇到不孝違背忤逆自己父母的人

就說天神地祇會降災殺害的報應。

69古德云:百善孝為先

孝子出忠臣。

70佛門云:孝名為戒。

71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假使有人

左肩擔父

右肩擔母

研皮至骨

穿骨至髓

繞須彌山

經百千劫

血流沒踝

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72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云:『欲得報恩

為於父母書寫此經

為於父母讀誦此經

為於父母懺悔罪愆

為於父母供養三寶

為於父母受持齋戒

為於父母布施修福。

若能如是

則得名為孝順之子

不作此行

是地獄人。

不孝之人

身壞命終

墮於阿鼻無間地獄。

』73忤逆不孝雙親得五罪:一、天地災殺報。

二、墮無間地獄。

三、人天唾棄。

四、子女違逆。

五、忘恩背義。

74若遇燒山林木者

說狂迷取死報。

75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放火燒山林草木必災殃一切小生命的人

就說會受到瘋狂迷亂自取死亡的報應。

76燒山林木五種過失:一、水源枯竭。

二、眾多生靈遭殃。

三、受狂迷取死報。

四、破毀鬼神村。

五、損自道德。

77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

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78地藏菩薩如果遇到做為人家的前後父母對於不是親生的子女兇惡狠毒的人

就說來世會返生做他們的子女而受鞭打處罰

或者今生年老即受現世報。

79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而殺而食者

即是殺我父母。

』80前後父母惡毒四種過失:一、惡性循環。

二、有虧德本。

三、喪失人道。

四、子女忤逆。

81若遇網捕生雛者

說骨肉分離報。

82地藏菩薩如果遇到用羅網捕捉初生幼小雛鳥使母子離散的人

就說會受到自己親生骨肉分散別離的報應。

83網捕生雛三種罪:一、同等受報。

二、世世骨肉分離報。

三、鰥寡孤兒報。

84若遇毀謗三寶者

說盲聾瘖?報。

85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毀謗佛法僧三寶的人

就說將來會受到眼盲耳聾或者口瘖?巴的報應。

86地藏經云:『若有眾生出佛身血

毀謗三寶

不敬尊經

亦當墮於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

求出無期。

』87歸依十種功德:一、成為三寶弟子。

二、棄惡歸善。

三、受戒基礎。

四、業障漸減。

五、不墮三惡 六、福慧成就。

七、人非人莫能擾。

八、諸天鬼神隨身護持。

九、破迷啟悟。

十、究竟佛道。

88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云:『受三歸依者

有四天王派遣三十六位護法善神擁護之

令其安樂。

』89折伏羅漢經云:『有一位忉利天之天子

天福享盡

壽命亦將盡

七天後將死

死墮豬胎

心生憂慮

便請示天王

天王束手無策

令其請示佛陀求救

佛教之歸依三寶

免墮豬胎之苦

返生人間

並值逢舍利弗尊者

請佛說法

天子聞法

證悟無生

得入聖果。

』90校量功德經云:『如果東西南北四大部洲之中

全部是聲聞緣覺之聖者

有人盡形壽供養

乃至為其一一造塔寺

此人功德之大

是不可思議不可計量

但遠不如歸依三寶功德。

』91若遇輕法慢教者

說永處惡道報。

92地藏菩薩如果遇到輕視佛法與傲慢對待佛教的人

就說將來會受到永久處留在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受苦的報應。

93輕法慢教四種過失:一、內心我慢高傲。

二、來世感召惡道。

三、善知識難遭遇。

四、我慢高山

德水不住。

94若遇破用常住者

說億劫輪迴地獄報。

95地藏菩薩如果遇到破壞常住或者亂用出家僧人常住寺院財物的人

就說會感召受到億劫輪迴在地獄受苦的報應。

96地藏經云:『若有眾生偽作沙門

心非沙門

破用常住

欺誑白衣

違背戒律

種種造惡

如是等輩

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

求出無期。

』97地藏經云:『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

性識無定

惡習結業

善習結果

為善為惡

逐境而生

輪轉五道

暫無休息

動經塵劫

迷惑障難

如魚游網

將是長流

脫或暫出

又復遭網

以是等輩

吾當憂念。

』98破用常住三種罪過:一、世世貧困報。

二、億劫輪迴地獄報。

三、正法難逢報。

99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

說輪迴遞償報。

100地藏菩薩如果遇到用滾湯烈火

或者用刀斬斫傷害生命的人

就說將來會輪迴換自己受到同樣痛苦償命的報應。

101地藏經云:『若有眾生

或殺或害

如是等輩

當墮無間地獄

千萬億劫

求出無期。

』102願雲大師云:『千百年來碗裡羹

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103宋陸游放生詩云:『血肉淋漓味足珍

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

誰肯將刀割自身。

』104湯火斬斫傷生四種果報:一、來世肢體殘障。

二、輪迴遞償報。

三、諸事不順報。

四、難脫解脫報。

105若遇污梵誣僧者

說永在畜生報。

106地藏菩薩如果遇到污染侮辱清淨梵行的出家人

或者誣謗陷害出家僧尼的人

就說會永久輪迴在畜生道受罪的報應。

107十輪經云:『出家僧相

是乃穢惡世界之清淨幢相。

』108若遇破戒犯齋者

說禽獸飢餓報。

109地藏菩薩如果遇到犯了佛制的禁戒

或者犯了持齋的人

就說來生會投生做禽獸而且受到飢餓的報應。

110五淨肉:一、不自殺。

二、不教他殺。

三、不聞殺。

四、自死。

五、殘食。

111破戒犯齋五種過失:一、道念退墮。

二、惡緣增上。

三、禽獸飢餓報。

四、善神唾離。

五、三界不出。

112若遇非理毀用者

說所求闕絕報。

113地藏菩薩如果遇到不合理的毀壞亂用

或者不知愛惜的人

就說會受到自己所追求的都會遭遇缺欠

或者是絕望的報應。

114非理毀用五過:一、人不喜見。

二、喪失情義。

三、所求不如願。

四、感召墮落。

五、親友眷屬迴避。

115若遇吾我貢高者

說卑使下賤報。

116地藏菩薩如果遇到自我貢高傲慢自大的人

就說來生會卑微受人使喚

或者出身下賤的報應。

117我慢貢高六種過錯:一、人天揚棄。

二、我慢高山

德水不住。

三、卑使下賤報。

四、來世醜陋報。

五、常懷不平報。

六、善神不護。

118若遇兩舌鬥亂者

說無舌百舌報。

119地藏菩薩如果遇到兩舌挑撥使人鬥爭起亂的人

就說將來會受到沒有舌頭或者出生百舌怪物的報應。

120兩舌者

一件事說兩種話

達到挑撥離間

撥弄是非

使雙方猜忌仇對為目的。

121兩舌鬥亂七種罪報:一、小人器度。

二、容貌醜陋報。

三、鬥辯地獄報。

四、人不信任報。

五、無舌百舌報。

六、人天迴避報。

七、恒常不如意報。

122若遇邪見者

說邊地受生報。

123地藏菩薩如果遇到心存邪見不肯信佛法的人

就說將來會受到出生在野蠻沒有文化偏僻邊地的報應。

124邪見者

指不正之執見

主要是指撥無四聖諦因果之道理。

乃八邪行之一

十惡之一

五見之一。

以為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

而謂惡不足懼

善不足喜之邪見。

乃邪見中之最邪者。

125邪見六種果報:一、不見真理實相報。

二、愚癡不辨邪正善惡是非報。

三、邊地受生報。

四、思想顛倒報。

五、離聖遙遠報。

六、感召三塗報。

126地藏經云:『如是等閻浮提眾生

身口意業惡習結果

百千報應

今粗略說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

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

後墮地獄

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

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四天王聞已

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127佛神通廣大

但亦有三不能:一、不能度無緣眾生。

二、不能度眾生定業。

三、不能空眾生界。

128地藏經云:『閻羅天子而白佛言:世尊!

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

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

不辭疲倦

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

然諸眾生獲脫罪報

未久之間

又墮惡道。

世尊!

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

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

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129地藏經云:『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

其性剛強

難調難伏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

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

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

菩薩以方便力

拔出根本業緣

而遣悟宿世之事。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

旋出旋入

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130主命鬼王:大士悲願示現鬼王

實非鬼也。

過一百七十劫成佛。

號│無相如來。

世界名│淨住世界。

131地藏經云:『是閻浮提行善之人

臨命終時

亦有百千惡道鬼神

或變作父母

乃至諸眷屬

引接亡人

令落惡道

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

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

神識惛昧

不辨善惡

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是諸眷屬

當須設大供養

轉讀尊經

念佛菩薩名號

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

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

一切眾生臨命終時

若得聞一佛名

一菩薩名

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

我觀如是輩人

除五無間殺害之罪

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

尋即解脫。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大佛頂首楞嚴經24

大佛頂首楞嚴經24阿難若無明時

名不見者應不見暗。

若必見暗

此但無明

雲何無見。

阿難。

若在暗時

不見明故

名為不見。

今在明時

不見暗相

還名不見。

如是二相

俱名不見。

若復二相自相陵奪

非汝見性於中暫無。

如是則知二俱名見

雲何不見。

是故阿難。

汝今當知

見明之時

見非是明。

見暗之時

見非是暗。

見空之時

見非是空。

見塞之時

見非是塞。

四義成就。

汝復應知。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雲何復說因緣自然

及和合相。

汝等聲聞

狹劣無識

不能通達清淨實相。

吾今誨汝。

當善思惟。

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難白佛言:世尊。

如佛世尊為我等輩

宣說因緣

及與自然

諸和合相

與不和合

心猶未開。

而今更聞見見非見

重增迷悶。

伏願弘慈

施大慧目

開示我等覺心明淨。

作是語已

悲淚頂禮

承受聖旨。

爾時世尊

憐愍阿難

及諸大眾。

將欲敷演大陀羅尼

諸三摩提。

妙修行路。

告阿難言。

汝雖強記

但益多聞

於奢摩他微密觀照

心猶未了。

汝今諦聽。

吾當為汝分別開示。

亦令將來

諸有漏者

獲菩提果。

阿難。

一切眾生

輪迴世間

由二顛倒分別見妄

當處發生

當業輪轉。

雲何二見

一者

眾生別業妄見。

二者

眾生同分妄見。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113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113上明修出世間無相禪者

速能成就三忍四佛;今簡修學世間有相禪者

則有三種差別

欲人先學大乘進趣方便

依于一實境界而修信解

庶不誤墮世間及二乘也。

言有相者

即是十二門禪

所謂四禪、四等、四無色定

皆有境相可攀緣也。

貪受諸禪而生憍慢

名增上慢

甫伏欲界思惑

仍起上界思惑

暫離欲縛

仍被禪縛

故遂違遠菩提

退求世間色無色界果報樂也。

依禪發起偏厭離行者

謂由證得初禪等故

定心觀察三界過患

見生死苦

斷煩惱集

欣涅槃滅

修永離道

不復發起大悲方便也。

若依一實境界以為最初方便

習學奢摩他、毘婆舍那不二止觀

則知一切諸法

唯心想生

皆如夢幻

當體不實

何容於此夢幻之法

而生堅著、生怖怯耶?是知無方便信解者

貪著諸禪

則成生死有相;依禪起厭

則成涅槃空相。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98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98得相似空三昧時

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

從此修學

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

是故離諸障礙

勤修不廢

展轉能入心寂三昧。

既登觀行一品

即能圓伏五住煩惱

故心心數粗分別相不現在前

十方諸佛菩薩真善知識

同皆守護

令得長養

乃至能入心寂三昧

由觀心性無生無滅而入三昧

故名心寂

心寂則色亦寂矣。

初正示觀門竟。

得是三昧已

即復能入一行三昧。

入是一行三昧已

見佛無數

發深廣行心

住堅信位

所謂於奢摩他、毘婆舍那二種觀道

決定信解

能決定向。

心寂色寂

是五品之終

一行三昧

是十信之始

觀行位極

相似解發

故云即復能入也。

言一行者

圓信圓解

一行即一切行

一切行即一行

所謂繫緣法界

一念法界

法界無外

更無餘行

以即空故

名圓聖行

以即假故

名圓梵行及嬰病行

以即中故

名圓天行

又事即理故

一心圓具聖梵天行

體即用故

一心圓興嬰兒病行。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仁王護國經講義260

仁王護國經講義260後五濁世中

人多弊惡

信邪惡正

持戒修福者少。

而能覺悟人生幻化

世相無常者

抑又少也。

況此大乘般若正法;故須付囑國王。

總勸之後

還宜別誡。

比丘、比丘尼、四部弟子

解見在前。

天龍八部者:一、天——三界諸天。

二、龍——海龍王、山龍王、守天宮殿龍、守護伏藏龍、行雲施雨龍。

三、夜叉——此云輕捷。

四、乾闥婆——此云尋香

天帝樂神。

五、阿修羅——此云非天。

六、迦樓羅——此云金翅鳥王。

七、緊那羅——此云疑神

天帝歌神。

八、摩呼羅伽——此云蟒神。

一切神王

是世界諸神王。

國王、大臣、太子、王子、自恃高貴者:自恃權勢

不重佛法。

惟逞一己之私欲

頓忘護國之觀念。

破滅吾法

明作制法:制者

禁也

以正為倒

世間許多惑世亂人

傷風敗俗之舉

而竟不禁

反禁我弟子——比丘、比丘尼

不聽出家

修行正道。

戒定慧為正道

修戒能出三途

修定能離六欲

修慧能超三界。

不聽出家修學

即是壞滅佛法。

亦復不聽造作佛像形、塔像形:佛塔形像

能令眾生求福

不聽造作

即是壞滅福田。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梵網第六重解析(2)

1.天息災譯

分別善惡報應經:不善身業。

不善口業。

不善意業。

恆起身見。

恆起邊見。

邪見不息。

作惡不懺。

婬欲邪行。

譭謗聖賢。

壞滅正法。

如是10業獲地獄報。

(10地為聖;10住10行10迴向為賢)諸位仁者

這段可有出現「比丘比丘尼」5字 ?請問

若「比丘比丘尼」作惡不懺、譭謗聖賢、壞滅正法

會不會獲地獄報呢 ?華嚴經淨行品: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催伏。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諸位仁者

文殊師利菩薩可有說明

「催伏」的對象

「不可以」是比丘比丘尼 ?若在家菩薩「廣宣法要」時

遇到比丘比丘尼就得「閉嘴」

這樣還能稱為「無盡」辯嗎 ?2.決定毗尼經中

佛特別指出菩薩戒最重的2條

其中1條是...謗3寶(或謗菩薩藏)。

而這條在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地持菩薩戒、菩薩優婆塞5戒威儀經這5本都有

可是在優婆塞戒經中卻不見了 !顯然

依決定毗尼經的標準

優婆塞戒沒有資格稱為菩薩戒。

一樣是優婆塞戒

諸位大師們皆偏愛那本優婆塞戒經

而冷落另一本翻得更漂亮的「菩薩優婆塞5戒威儀經」(劉宋

求那跋摩譯)

怪哉 !這本菩薩優婆塞5戒威儀經

和決定毗尼經、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地持菩薩戒5本完全吻合

諸位大師們卻「絕口不提」這本 ! 唉...3.大方等無想經卷5大雲初分增長健度第37-1:未來之世法欲滅時

我4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波夷)

薄福少智

退失善根貧於法財

食肉嗜味

背捨諸佛。

爾時

持戒清淨佛弟子---梨車童子

應廣為惡人(4部眾)作是言:「諸大德

世尊不聽許畜一切不淨之物

貪味食肉

如來常讚持淨戒者

呵責毀戒。

」這位梨車童子

釋迦牟尼佛不只要他說4眾過

甚至還必須是「當面」說哦 !4.時至末法

顱甚厭等群魔亂舞

不正是因為佛教界領袖比丘比丘尼們

一心護持偽經---梵網菩薩戒第6重戒

而提供了魔比丘們最完美的「保護傘」嗎 ?而這些自命「正信佛教」的人又特別愛說:「末法時期

天魔波旬的魔子魔孫都是現比丘比丘尼相

來人間破壞佛法...」然後

接著說:「末法時期

眾生說比丘比丘尼的錯誤者

犯大過罪 !」唉...

難道「正信」的同義詞是「矛盾」嗎 ?難道「正信佛教」

只能持梵網菩薩戒

而必需放棄---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地持菩薩戒、菩薩優婆塞5戒威儀經、決定毗尼經嗎 ?5.綜上

本姑娘是依據:大般若經第12會卷587淨戒波羅蜜多分、決定毗尼經、梵網菩薩戒、瑜伽菩薩戒、瓔珞菩薩戒、分別善惡報應經、大集地藏10輪經卷4無依行品第3-2、佛藏經卷中、妙法蓮華經勸持品 、大方等無想經卷5大雲初分增長健度第37-1、大集經卷24虛空目分護法品第9 、華嚴經淨行品、菩薩優婆塞5戒威儀經、大寶積經菩薩藏會第12-12精進波羅蜜多品、長壽滅罪十二因緣佛性經等15段經證

文旨互陳

作如是說。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孚佑帝君證道成真心懺(本懺文出自六十四卷版全書)

                   (本懺文出自六十四卷版全書)證道成真心懺小序回心向道之士。

莫先於禮懺。

懺之云者。

所以消已往之愆尤。

而悟未來之善果也。

曩時誦文帝心懺。

玉局心懺。

躬行心懺三冊。

令人默然悟。

幡然悔。

參無上之真經。

識萬願之上乘。

覺世牖民。

妙哉要道也。

然而證道成真。

聖分先後。

而其揆則一。

文帝與祖師。

固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

誠能默體好生之德。

善推方便之門。

心一悟而道一圓。

早探水中之月。

舉無上而按無下。

能栽火上之蓮。

心心相印。

息息相參。

不惟三業六塵之不侵。

抑且瓊宮玉闕之不遠矣。

                    乾隆乙未孟夏三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 孚佑帝君證道成真心懺                   (出湖郡張氏刻本)啟請頌妙哉大道。

無神無形。

今今古古。

古古今今。

即今是古。

即古是今。

非今是古。

非古是今。

明明了了。

了了明明。

非了是了。

非明是明。

明了是了。

了明是明。

形神俱妙。

與道合真。

 香讚(調名浪淘沙)縹緲珠煙。

妙洞自然。

玉華金鼎透三天。

惟願一心能鑒格。

萬願如緣。

     弟子眾等。

敬爇真香。

肅迎玄範。

望琅風之清微。

天開瓊闕。

覩綺雲之郁麗。

駕赴瑤壇。

玉龍金鳳繞霄衢。

白鶴青鸞離紫府。

笙歌雜奏。

導童子之幢幡。

金鼓交鳴。

擁天神之儀仗。

琪花繚繞。

寶篆氤氳。

恭瞻太上。

開山啟教。

靈寶大法天師。

警化孚佑帝君。

興行妙道天尊幕下。

丹臺妙相。

冠卓越於諸天。

道貌仙風。

夸絕倫於三界。

黃粱炊熟。

白簡登庸。

仗伐魔之慧劍。

地絕妖塵。

化真一之元神。

天無氛穢。

三千劫滿品尊。

金闕之選仙。

億萬功圓。

位證玉清之右相。

每來世上。

普度上人。

盡無極無量之心法。

有情有名之道。

仁慈周遍。

德澤溥施。

弟子眾等。

凡胎俗骨。

不明九還七返之書。

性鈍質庸。

未悟長生久視之妙。

心慚下劣。

志慕上乘。

敢希至一玄玄。

雜諸妄想。

願冀多方術術。

廣結因緣。

得假光天之地。

常遊化日之年。

不沉没於輪迴。

永逍遙於極樂。

超宗拔祖。

利物濟人。

悉仰好生之德。

恆開方便之門。

早沐玄功。

同沾聖善。

弟子眾等。

不勝瞻依。

激切之至。

志心頂禮。

太上無極大道。

三十六部尊經。

玄中大法真師。

啟請頌。

仰啟終南大道祖。

功成行滿上青天。

風流自在乾坤體。

羽格飄然造物仙。

寶劍每懸孤月角。

金丹常煉玉清前。

道中有法。

法中道。

玄裏藏真。

真裏玄。

弟子俯伏殷勤請。

速下雲端慰我緣。

        弟子眾等。

百拜上啟。

警化孚佑帝君。

興行妙道天尊師前。

竊念眾等。

三生有幸。

一志存誠。

荷聖德以垂慈。

降恩光而注照。

誓願尊崇大道。

立志精修。

惟冀早獲玄功。

克全至妙。

丹成寶鼎。

炁透天門。

脫尸解而入無無。

斂精魂而參有有。

不迷真性。

常證善涯。

所具疏文。

謹當披讀。

丹忱已露。

玄範必聞。

敬運心香。

皈依信禮。

弟子眾等。

俯拜上啟。

警化孚佑帝君。

興行妙道天尊師前。

伏聞道德崇高。

廣被十方之界。

神通溥博。

常垂三境之天。

八十一願。

願願濟人。

千百萬心。

心心度世。

煉丹砂於玉清殿內。

留聖蹟於黃鵲磯頭。

吞雲夢而撼岳陽。

寄終南而枕瀛海。

飄然宇宙。

為後嗣之權衡。

大矣神功。

作真仙之領袖。

號儒中聖為玄教師。

讚仰無窮。

稱揚莫盡。

眾等願率心而率性。

謹皈命以皈神。

得假因緣。

漸登妙果。

眾等不勝瞻恩之至。

    稽首投誠。

一心信禮。

志心信禮玉清無上大羅仙警化孚佑帝君。

金闕玄元無極祖警化孚佑帝君。

靈寶法師警化孚佑帝君。

雷霆相國警化孚佑帝君。

      紫極洞天警化孚佑帝君。

      玄都妙府警化孚佑帝君。

名聞世界警化孚佑帝君。

      道統心傳警化孚佑帝君。

      寶劍誅邪警化孚佑帝君。

金丹授士警化孚佑帝君。

      濟人利物警化孚佑帝君。

      度死救生警化孚佑帝君。

法真一之玄宗警化孚佑帝君。

  闡清靜之祕要警化孚佑帝君。

  無求不應警化孚佑帝君。

有感必孚警化孚佑帚君。

      大悲大願警化孚佑帝君。

      大仁大孝警化孚佑帝君。

正派傳宗警化孚佑帝君。

      真風流演警化孚佑帝君。

    弟子眾等。

伏聞障未斷。

則遠隔乎。

仙臺罪未消。

則徒勞于丹鼎。

故欲求大道。

必先盡人心。

生於塵剎之中。

入於輪迴之內。

一日遭逢鬼籙。

萬劫難得人身。

是以皈依懺悔。

欲希證道成真。

望明師而點化。

啟下士之精靈。

惟願遽脫死生。

不在餐松食。

柏還歸宗脈。

豈緣定息忘形。

坐子午為拘拙之玄。

用橐鑰為孽塗之道。

吸日月之精幾亡魂魄。

寡晝夜之食枉瘦形骸。

丹田存想。

安能養育嬰兒。

鍊氣凝思。

終久不全宗祖。

開爐修養。

何有功夫。

鍊乳縮龜。

總成邪術。

陰風作響。

火候何堪。

吐濁入清總粗淺。

茹蔬食淡亦卑微。

禮斗瞻星。

補辛勞之可恃。

吁呵摩按。

行法祕之何功。

太乙靈丹。

非燒鉛烹汞。

先天祖氣。

豈象倣形模。

是以欲求正教。

必須板奉法門。

不使鑽一路去。

錯一路來。

眾等不勝瞻恩之至。

    稽首傾心。

至誠頂禮。

志心敬禮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忠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孝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友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信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誠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敬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頤消不禮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仁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不道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殺盜邪淫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妖誣叛逆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離間骨月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破敗婚姻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謗毀聖賢之罪。

警化孚佑帚君願消欺壓良善之罪。

警化孚佑帚君願消唆使訟端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損壞器物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發露私謀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酷虐刑法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以私廢公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以曲為直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妄偽雜真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親邪遠正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棄祖忘宗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疏親間舊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暴殄天物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褻瀆經書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夙世之罪。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今生之罪。

    弟子眾等。

伏聞惡緣昭報。

莫云地獄無門。

善果臻成。

始信天堂有路。

故欲明心法。

先皈命懺文。

得消一切之愆尤。

永悟無窮之勝妙。

災隨電掃。

福逐雲生。

凡有所求。

悉賜如願。

眾等不勝瞻恩之至。

    敬運虔恭。

至心信禮。

志心敬禮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清靜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解脫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玄功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玄妙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皈依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崇奉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光明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靈慧心。

  警化孚佑帚君願悟自然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物外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緣會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混合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應感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機變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穎悟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真一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淵微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純粹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救生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度死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濟人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利物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因果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圓融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高曠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恭敬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忍辱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道德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大慈心。

  警化孚佑帚君願悟大悲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無量心。

  警化孚佑帝君願悟無極心。

    弟子眾等。

伏聞心一悟。

則萬願俱成。

道一圓。

則諸魔不起。

望慈航之可渡。

出苦海之無邊。

叩玄中無上之玄。

鍊炁中無上之炁。

一元得就。

萬德咸臻。

超眾界而洞達於無無。

入玄關而參詳於有有。

能栽火上之蓮。

早探水中之寶。

龍蛇不降而自伏。

龜蛇不鍊而自鎔。

動中不動。

虛裹藏虛。

無淤泥之可塞。

無朦朧之可迷。

自然而然。

非有而有。

輔勸造化。

贊理陰陽。

了成真之大願。

完證道之上緣。

不勝瞻恩之至。

    謹運丹衷。

一心信禮。

志心敬禮警化孚佑帝君願沾上聖殊恩得成正道。

警化孚佑帝君願消生身歷劫得滅惡根。

警化孚佑帝君願六塵不染。

警化孚佑帝君願三業不侵。

警化孚佑帝君願玉簡書名。

警化孚佑帝君願瓊宮紀錄。

警化孚佑帝君願神欽鬼伏。

警化孚佑帝君願道了性明。

警化孚佑帝君願九玄七祖俱獲超昇。

警化孚佑帝君願六道四生普蒙度脫。

警化孚佑帝君願金童玉女持幢下迎。

警化孚佑帚君願玉府瓊樓得登上座。

警化孚佑帝君願行滿功圓身居上品。

警化孚佑帝君願塵寰品彙志慕上乘。

警化孚佑帝君願一切有情皆明妙道。

警化孚佑帝君願是諸物類盡入法門。

    弟子眾等。

禮懺甫週。

俯拜再啟。

警化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師前。

竊念眾等。

果蒙救拔之慈。

必證圓明之妙。

祖師之德極無上。

下士之緣莫能量。

惟願天長地久。

眾生咸沐恩波。

國泰民安。

萬類普沾道澤。

了今古古今之道。

明是非非是之玄。

所求皆感。

無願不成。

用爇真香。

奉辭聖駕。

 證道成真心懺終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評論》哪吒與佛教有關?

哪吒太子的性格相當複雜。

祂的名字顯然表示祂來自印度

可是現在幾乎沒有人說「太子爺」是佛教神。

尤其是現在有人說

在台灣有太子爺神像就是道教廟的特徵。

看起來哪吒已經變成道地的道教神。

祂的形象完全是個小孩子。

這種形象在民間信仰中也是很特別的

除了少數神明之外

沒有那樣的神。

另外

哪吒在許多文學作品中

特別出色的人物。

特別是《封神演義》裡的鬧龍王宮、蓮華化身、父子相克的故事等

隨著《封神演義》的流行

膾炙人口

成為人們都熟識的故事了。

關於哪吒的變遷

已經有很多學者的論考。

早期研究之中

最重要的是柳存仁博士的有些論文(1) 。

柳氏對《封神》與其中故事加以全面性的檢討。

柳氏考證雖然很詳密

但是仍有未盡之處。

最大的問題是

柳氏認為《封神》的成立在《西遊記》之前。

後來不少的學者討論過哪吒或者《封神》的問題。

其中台灣沈淑芳、陳曉怡兩氏的碩士論文的內容最精(2)

尤其是陳氏的論文富於具體性

關於哪吒的變遷最完備。

還有桑高仁教授從人類學觀點討論父子相克故事

胡萬川氏探討《封神演義》中的「封神」意義(3) 。

這些論文都值得參考

然而有些問題仍然存在。

筆者靠前人研究的成果

在這裡進一步要檢討哪吒太子的由來與《封神》故事上的問題。

首先關於哪吒的變遷再加以探討

特別注意到哪吒甚麼時候成為道教神

還要討論祂的兄弟的由來。

另外

要探討《封神演義》作者的思想及對於民間信仰的影響。

--------------------------------------------------------------------------------一

佛法之守護神─哪吒的變遷(一) 哪吒太子甚麼時候傳來中土呢?根據筆者的瞭解

最早的記載在北涼代翻譯的《佛所行讚》中。

則卷一云(4)

....猶如天帝釋

諸天眾圍遶

如摩醯首羅

忽生六面子

設種種眾具

供給及請福

今王生太子

設眾具亦然

毘沙門天王

生那羅鳩婆

一切諸天眾

皆悉大歡喜

.... 哪吒的漢譯名

除了這個「那羅鳩婆」以外

還有「那吒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等(5)

都是梵語「Nalakubara」的音譯(6) 。

一般來講

佛教說話和印度神話中都稱哪吒是毘沙門天的兒子(7) 。

這種說話中

哪吒除了毘沙門的太子這事以外

幾乎任何特色都沒有。

--------------------------------------------------------------------------------在唐代

毘沙門天的信仰極盛行。

哪吒太子在跟毘沙門天有關的經典中往往出現。

在這個時期才固定「那吒太子」的名稱

及毘沙門天王五太子中之第三太子等事(8) 。

則《毘沙門儀軌》云

北方大毘沙門天王。

唐天寶元載壬午歲

大石康五國圍安西城

其年二月十一日有表請救援。

聖人告一行禪師曰

....有表請兵

安西去京一萬二千里

兵程八箇月然到

其安西即無朕之所有。

一行曰

陛下

何不請北方毘沙門天王神兵應援。

....一行曰

喚取胡僧大廣智即請得。

....大廣智曰

陛下執香爐入道場

與陛下請北方天王神兵救

....真言未二七遍聖人忽見有神人二三百人。

....大廣智曰

此是北方毘沙門天王第二子獨健

領天兵救援安西故來辭。

....奉佛教敕

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隨天王。

....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

捧塔常隨天王。

(9) 後來《西遊記》等都說

李天王的三個太子之內

只有哪吒在李天王的身邊

這個原型已經見這裡。

可是別的儀軌中稱哪吒是毘沙門天的孫子。

則《北方毘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云

爾時那吒太子

手捧戟

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

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

....白佛言

我護持佛法

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我晝夜守護國王大臣及百官僚。

....(10) 稱哪吒毘沙門的孫子只是訛傳而已。

奇怪的是

這個儀軌裡沒出現毘沙門天。

這種密教經典中的哪吒完全是個佛教護法神

而且毘沙門天王的「孝順」的兒子。

因為在中國「孝」是最重要的德目

所以有些學者主張哪吒和李天王的父子相克一定受外國神話的影響。

可是從目前的資料來看

近乎沒有那樣影響的痕跡。

後來

哪吒太子漸漸地成為獨立的神格

《太平廣記》卷九十二中有關哪吒的記載。

宣律精苦之甚

常夜後行道

臨階墜墮

忽覺有人捧承其足。

宣顧視之

乃一少年也。

宣遽問

弟子何人

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毘沙門天王子那吒太子也。

以護法之故

擁護和尚

時已久矣。

宣律曰

貧道修行

無事煩太子。

....太子曰

某有佛牙

寶事雖久

然頭目猶捨

敢不奉獻。

宣律得之

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

(11) 要住意的是

這時哪吒獻上的佛牙真的在崇聖寺裡存在。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云


引用http://www2.ipcku.kansai-u.ac.jp/~nikaido/nezha.html哪吒太子考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回歸經證,可能是最保險的...(第5集)

66.瑜伽師地論卷1:「彌勒菩薩說。

云何瑜伽師17地?:(13)聲聞地。

(14)獨覺地。

(15)菩薩地。

」咦? 怎麼沒有「金剛地」呢? 看來

連彌勒菩薩也不知道「金剛乘」是什麼東西呢 !67.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爾時天帝釋白佛言

勸請功德惟願為說。

佛告帝釋

若有願求菩提者

應當修行聲聞、獨覺、大乘之道。

是人當如前威儀

一心專念

作如是言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金庸裡面的主角的全部武功漢武功的說明

金庸裡面的主角的全部武功漢武功的說明金庸小說武功總覽全部不簡體不火星文
金庸小說武功總覽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2.韋陀掌 少林入門武功

虛竹以此對付鳩摩智的七十二絕技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4.降魔掌 少林武學

都大錦之絕學5.大金剛掌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玄慈的絕藝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苦智之絕學7.震天鐵掌 武當之武學

宋青書使之殺死莫聲谷8.八卦遊龍掌 武當之武學

毛東珠傳於康熙9.迴風掌 武當之武學10.綿掌 武當之武學

綿綿不絕

柔韌無匹11.落英神劍掌 桃花島之絕藝

五虛一實

七虛一實

與掃葉腿法合稱狂風絕技12.劈空掌 桃花島之絕藝

以鐵八卦練功13.鐵掌 裘千仞之絕學

剛猛雖不及降龍十八掌

招式卻可勝之14.降龍十八掌 丐幫幫主之絕學

陽剛無匹

當世第一15.三花聚頂掌法 全真教武學

乃全真教中最厲害之掌法16.天羅地網勢 古墓派武學

使開時若天羅地網

滴水不漏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學

滅絕老尼曾使之傷張無忌18.金頂綿掌 峨嵋武學

宋青書使之與俞蓮舟交手19.飄雪穿雲掌 峨嵋武學

滅絕老尼曾使之傷張無忌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學

暗合河洛四象21.天山六陽掌 逍遙派絕學

可化解生死符22.春蠶掌法 胡家武學

全採守勢

作繭自縛23.天長掌法 恆山派武學

法度嚴謹24.伏虎掌 華山派武學

崔秋山曾傳袁承志25.混元掌 華山派武學

從掌法修練內功

由外至內

非比尋常 參考資料 http://hk.geocities.com/punklo/new_comyung.htm

文章標籤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