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伏摩者

阿修羅是誰

阿修羅是誰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天機經

天機經 敘曰:有機而無其人者敗

有其人而無其道者敗

故《易》曰:「即鹿

無虞。

惟入於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往吝。

」 故聖人觀其時而用其符

應其機而制其事

故能運生殺於掌內

成功業於天下者也。

《易》曰:「君子藏器於身

待時而動。

」 是以聖人保之於靈台

以觀機變。

卷之則自勝

舒之則勝人。

察之則無形

用之則不極。

《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

」 而《陰符》象之矣。

故聖人不測之符

陶均天下而無所歸怨矣。

夫天為地主

道為德君

故聖人奉地而法天

立德而行道。

舉天道而為經首

明地以奉之。

《易》曰:乃順承天

待時而動。

是故聖人將欲施為

必先觀天道之盈虛

後執而行之。

舉事應機

則無遺策。

《易》曰:「後天而奉天時。

    昌     夫聖人法地而奉天

立德而行道。

居天地道德之間

建莫大之功者

未有不因五賊而成也。

五賊者:其一賊命、其二賊物、其三賊時、其四賊功、其五賊神、皇帝王霸權變之道也。

是以聖人觀其機而應之

度其時而用之

故太公立霸典而滅殷朝

行王風而理周室

豈不隨時應機

驅馳五賊者也?故聖人立本於皇王之中

應機於權霸之內。

經邦治身

五賊者備矣

則天下望風而從之

竭其性命而無所歸其恩怨也。

乃謂之曰:有道之盜

無形之兵。

嗚呼!

寇莫大焉。

五賊在心

擒縱在手

治身佐世

莫尚於斯經云:「見之者昌」

不亦宜乎?     身     術曰:夫人心

身之主

魂之宮

魄之府。

將欲施行五賊者

莫尚乎心。

事有所圖

必合天道。

此則宇宙雖廣

覽之只在於掌中;萬物雖多

生殺不離於術內。

則明天地不足貴以遠、以厚

而況耳目之前乎?     機     夫殺機者

兩朝終始之萌

萬人生死之兆。

處雲雷未泰之日

玄黃流血之時。

故天之為變也

則龍出於田

蛇游乎路

此為交戰之機

故曰龍蛇起陸。

人之為變也

則春行秋令

賞逆罰忠

此為顛墮之機

故曰天地反覆。

天人之機同時而發

雖千變萬化

成敗之機定矣。

    藏     夫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智者能愚

愚者不必能智。

故聖人時通則見其巧而建其功;時否則見其拙而昧其跡。

故孔明《序》曰:太公八十

非不遇也

蓋審其主焉。

嗚呼!

性命巧拙之時

識達行藏之勢

可以觀變察機

運用五賊。

所以然者

夫聖人所以深衷遠照

動不失機

觀天料人

應時而作。

故《易》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惟聖人乎?     靜     夫九竅者

在天為九星;在地為九州;在人為九竅。

九竅之氣不正

故曰受邪。

受邪則識用偏

識用偏則不可發機觀變。

故九竅之急

在乎三要。

太公曰:耳、目、口也。

夫耳、目、口者

心之佐助也;神之門戶也;智之樞機也;人之禍福也。

故耳無聰不能別其音

目無明不能見其機

口無度不能施其令。

夫三要不精

上不能治國

下不能治家

況兵者乎?懸人之性命

為國之存亡

靜動之間

不得無事

豈可輕而用之?     人     夫火生於木

火發而木焚。

國生於奸

奸深則國亂。

亦猶蠶能作繭

繭成則殺其身;人能生事

事煩則害其命。

非至聖不能修身煉行

防之於未萌

治之於未亂。

夫十圍之木

起於拱把;百仞之台

起於足下。

治小惡不懼

必成大禍。

嗚呼!

木不相摩

火無由出;國無亂政

奸無由生。

有始有終

是非不動。

能知之其惟聖人乎?     安     萬物盜天地之精以生成

人盜萬物之形以御用

萬物盜人之力以種植

彼此相盜

各獲其宜

俱不知為萬物化。

故能用機者

法此三事

以道之盜而賊於物。

物亦知為盜之道。

所以然者

貴得其時也;貴得其機也。

故曰合其時而食則百骸治

應其機而動則萬化安。

乖時失機

則禍亂生也。

    神     老君曰:功成不有

為而不恃。

此全生立德之本也。

夫小人者

貪其財則以身徇利

愛其名則以力爭功

矜衒神蹟而求神名

物共嫉之

必喪其命。

欲益招損

是不神矣。

夫君子建大功而不恃

防小禍於未萌

退己進人

推能讓物

物共戴之

故不奪其利。

自發神智

不能爭物

物共讓之。

不居其後

為損招益

是以至神矣。

故老君曰:為者敗之

執者失之。

誠哉言也!

    聖     假如千年一聖

五百年一賢

應日月之數所生而大小之人定矣。

夫大人出世

應明德而建聖功;小人當時

則廢正綱而生禍亂。

故太公說於西伯知人望而已歸周;劉琨表於琅琊識天時而未離晉陵;母自死知明主之必興括

母不誅

見趙軍之必敗。

故天道人事

賢者可以預知。

佐非其人

夷於九族。

故《易》曰:長子帥師

開國成家。

小人勿用

必亂邦也。

    命     夫成敗之道未形

死生之機未發

小人能見

君子能知

則易見而難知

見近而知遠也。

夫見機者則趨時而就利

皆不保其天年。

知機者則原始而要終

固必全其性命。

    倍     瞽者善聽

神不離於耳;聾者善視

心不離於目。

其為聽也

神則專耳;其為視也

心則專目。

耳之與目

遞為用師。

當用之時

利絕其一。

心之所主

則無事不精

猶有十倍之利

何況反覆以此用之?三思精誠一計

順時隱顯

應機行藏

以此用師

固萬倍之勝利。

    物     夫人之心

無故不動。

生之與死

緣物而然。

物動則心生

物靜則心死。

生死之狀

其惟物乎?     目     目者神之門

神者心之主。

神之出入莫不游乎目。

故見機者莫不尚乎目

能知機者莫不尚乎心。

    蠢然     夫道不為萬物而生春

萬物感春氣而自生。

秋不為萬物而殺

萬物感秋氣而自殺。

其為生也

不恃其恩

不求其報

故其恩大矣。

其為殺也

不恃其威

不求其懼

其威大矣。

凡物

取而得之者小

不取而得之者大。

故聖人不取。

夫君王有道無道

則人民治亂之機。

歌謠或樂或哀

則時年豐儉之兆。

時人不能省察

天地乃降征祥;或五雲騰起

七曜變行

皆因國風

是以然矣。

且宋君失德

熒惑守心

及乎謝愆

退之三舍。

用令儔古

皎在目前;以彼喻斯

豈勞心術?故智者悟於人事之初

而愚者晦於星象之後矣。

    生     老君以無為有母

靜為躁君。

夫靜者

元氣未分之初

形於元氣之中

故能生天地萬物。

亦猶人弘靜。

其心不撓

則能生天下萬物也。

    勝     勝

浸長也。

天地之道

各自浸長。

天則長陽也

地則長陰也。

陰陽相招

一晝一夜

遞為君臣

更相制勝

故曰陰陽相勝。

夫開國用師

必侵天道。

亦猶金火相交

而非交不伏也。

天且弗違

而況於人乎?     順     《易》曰:剛柔相摩而生變化。

變化不慝

故曰順也。

夫人之育身治性

尚不可逆時為之

而況經邦佐世之雄哉!

    契     至聖之道

窈然無為。

無為則無機

無機則至靜。

夫律歷之妙

動則能知。

體既虛無

莫得施其管術

亦猶兵者不失其機

不露其釁

雖有智士

從何制焉?     象     奇器者

陰陽之故

能生萬物

亦猶人心能造萬事象矣。

進前

象狀也。

八卦六甲

鬼神機密之事

剛柔相制之術

昭昭乎前列其狀矣。

 本文鏈接地址:http://www.18zw.com/book/2010-1-5/10153266039.html http://img62.imageshack.us/img62/5840/47823386.swf  http://img109.imageshack.us/img109/8076/77812496.swf 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檢視圖片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一夢漫言-明·見月老人

一夢漫言-明·見月老人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弧角天星

[學術討論] 【轉貼】弧角天星釋意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破 ! (4)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法護 ?)金剛藏白佛言。

世尊。

云何五大種。

佛言。

是菩提心之所容受。

觸堅硬即是地大。

濕潤性即是水大。

溫熱性即是火大。

動轉性即是風大。

妙樂性即是空大。

依其本常識

地性「堅」、水性「濕」、火性「暖」、風性「動」。

請問

虛空的特性是...「很快樂」嗎 ??? 真是...白痴得有夠渾然天成 !!!也只有「更白痴」的邪教金剛乘人

才會把這本偽經奉為「無上瑜伽」之法。

呵呵呵...既然提到了「地、水、火、風」

我們順便來瞧瞧何謂「大乘佛之味」吧。

大集地藏十輪經此大菩薩...照行善者猶如朗日。

「照失道者猶如明炬」。

除煩惱熱如月清涼。

如無足者所得車乘。

如遠涉者所備資糧。

如迷方者所逢示導。

如狂亂者所服妙藥。

如疾病者所遇良醫。

如羸老者所憑几杖。

如疲倦者所止床座。

度四流者為作橋梁。

趣彼岸者為作船筏。

是三善根殊勝果報。

是三善本所引等流。

常行惠施如輪恒轉。

持戒堅固如妙高山。

精進難壞如金剛寶。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

靜慮深密猶如祕藏。

等至嚴麗如妙花鬘。

智慧深廣猶如大海。

「無所染著如太虛空」。

妙果近因如眾花葉。

伏諸外道如師子王。

降諸天魔如大龍象。

斬煩惱賊猶如神劍。

厭諸諠雜如獨覺乘。

「洗煩惱垢如清淨水」。

「能除臭穢如疾飄風」。

斷眾結縛如利刀劍...維摩詰經方便品是身無常、無彊、無力、無堅、速朽之法

不可信也!

為苦、為惱

眾病所集

諸仁者 ! 如此身

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

不可撮摩;是身如泡

不可久立;是身如燄

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

中無有堅;是身如幻

從顛倒起;是身如夢

為虛妄見;是身如影

從業緣現;是身如響

屬諸因緣;是身如雲

須臾變滅;是身如電

唸唸不住;「是身無主

為如地;是身無我

為如火;是身無壽

為如風;是身無人

為如水。

」無量壽經究竟一乘

至於彼岸

決斷疑網

慧由心出。

於佛教法

該羅無外

智慧如大海...猶如「大地」

淨穢好惡無異心故;猶如「淨水」

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

燒滅一切煩惱薪故;猶如「大風」

行諸世界無障礙故;猶如虛空

於一切有無所著故;猶如蓮華

於諸世間無染污故;猶如大乘

運載群萌出生死故;猶如重雲

震大法雷覺未覺故...*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法護 ?)於帝釋方安金剛明妃。

於燄魔方安「遨哩明妃」。

於水天方安縛哩明妃。

於酤尾羅方安金剛拏吉尼明妃。

中方安無我明妃。

於次外院安八明妃。

所謂:「遨哩明妃」。

陬哩明妃。

尾多哩明妃。

渴三摩哩明妃。

十葛西明妃。

設哩明妃。

贊拏哩明妃。

弩弭尼明妃。

於上下方安:空行明妃及「地居明妃」...金剛明妃色蘊清淨。

「遨哩明妃」受蘊清淨。

縛哩明妃想蘊清淨。

金剛拏吉尼明妃行蘊清淨。

無我明妃識蘊清淨...外第二重四方上下成就清淨者。

帝釋方「遨哩明妃」色境清淨。

焰魔方陬哩明妃聲境清淨。

水天方尾多梨明妃香境清淨。

酤尾羅天方渴三摩哩明妃味境清淨。

下方「地行明妃」觸境清淨。

上方空行明妃法境清淨。

偽經中這位「遨哩明妃」

還真是「裡外」不是人呢 !到底是「地居明妃」呢 ? 還是「地行明妃」呢 ? 前後不一哦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法護 ?)設復於生死中而常清淨。

譬如河流。

亦如燈炷。

於晝夜中真實不斷...時金剛薩埵「清淨澡浴。

身塗妙香」。

華鬘珠寶極勝莊嚴...入阿闍梨大曼拏羅。

兩稱吽字作勇猛勢...與「二臂」空智金剛相應。

然後為說真實平等清淨智相...這本「無上瑜伽」偽經中的白目句子還真是「層出不窮、俯拾皆是」呢 !請問

燈炷會「晝夜不斷」嗎 ? 自己燒完不就斷了 ?! 真夠白痴...又

你覺得

堂堂的「金剛薩埵」

需要「洗澡」嗎 ? 需要「塗塗抹抹才會香」嗎 ? 把這本偽經奉為「無上瑜伽」之法的邪教金剛乘白痴

真是欠巴 !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評論》關於淨土法門的疑惑

隨喜一切大德高論 以下補充資料 不針對此題任何答覆之大德一個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三國時代〝蜀漢〞的歷史(下.續文)

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夏

五月

操悉引出漢中諸軍還長安

劉備遂有漢中。

七月

劉備自稱漢中王

設壇場於沔陽

陳兵列衆

羣臣陪位

讀奏訖

乃拜受璽綬

御王冠。

孫權攻合肥。

時諸州兵戍淮南。

因驛拜章

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

立子禪為王太子。

拔牙門將軍義陽魏延為鎮遠將軍

領漢中太守

以鎮漢川。

備還治成都

以許靖為太傅

法正為尚書令

關羽為前將軍

張飛為右將軍

馬超為左將軍

黃忠為後將軍

餘皆進位有差。

關羽果使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

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

羽自率衆攻曹仁於樊。

曹仁使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樊北。

八月

大霖雨

漢水溢

平地數丈

于禁等七軍皆沒。

禁與諸將登高避水

羽乘大船就攻之

禁等窮迫

遂降。

龐德在隄上

被甲持弓

箭不虛發

自平旦力戰

至日過中

羽攻益急;矢盡

短兵接

德戰益怒

氣愈壯

而水浸盛

吏士盡降。

德乘小船欲還仁營

水盛船覆

失弓矢

獨抱船覆水中

為羽所得

立而不跪。

羽殺之。

魏王操聞之曰:「吾知于禁三十年

何意臨危處難

反不及龐德邪!

」封德二子為列侯。

關羽急攻樊城

城得水

往往崩壞

衆皆恟懼。

曹仁沈白馬與軍人盟誓

同心固守。

城中人馬纔數千人

城不沒者數板。

羽乘船臨城

立圍數重

外內斷絕。

羽又遣別將圍將軍呂常於襄陽。

荊州刺史胡脩、南鄉太守傅方皆降於羽。

呂蒙代魯肅屯陸口之後

以為關羽素驍雄

有兼幷之心

且居國上流

其勢難久

密奏孫權陰謀圖之

權善之。

乃暗中布署。

孫權嘗為其子求昏於羽

羽罵其使

不許昏;權由是怒。

及羽攻樊

呂蒙上疏稱病

乞分士衆還建業

權乃露檄召蒙還

陰與圖計。

關羽聞之

乃撤備吳兵力

盡赴襄陽

大舉北伐。

 呂蒙至都

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

才堪負重

觀其規慮

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

非羽所忌

無復是過也。

若用之

當令外自韜隱

內察形便

然後可克。

」權乃召遜

拜偏將軍、右部督

以代蒙。

陸遜至陸口

為書與羽

稱其功美

深自謙抑

為盡忠自託之意。

羽意大安

無復所嫌

稍撤兵以赴樊。

遜具啟形狀

陳其可禽之要。

關羽得于禁等人馬數萬

糧食乏絕

擅取權湘關米;權聞之

遂發兵襲羽。

孫權欲令呂蒙為大都督

征虜將軍孫皎為後繼

進駐。

魏王操之出漢中也

使平寇將軍徐晃屯宛以助曹仁;及于禁陷沒

晃前至陽陵陂。

關羽遣兵屯偃城

晃旣到

詭道作都塹

示欲截其後

羽兵燒屯走。

晃得偃城

連營稍前。

操使趙儼以議郎參曹仁軍事

與徐晃俱前

餘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圍

而諸將呼責晃

促救仁

儼敕諸將不可造次。

晃營距羽圍三丈所

作地道及箭飛書與仁

消息數通。

呂蒙至尋陽

盡伏其精兵中

使白衣搖櫓

作商賈人服

晝夜兼行

羽所置江邊屯候

盡收縛之

是故羽不聞知。

糜芳、士仁素皆嫌羽輕己

羽之出軍

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及

羽言「還

當治之」

芳、仁咸懼。

於是蒙令故騎都尉虞翻為書說仁

為陳成敗

仁得書卽降。

呂蒙入江陵

釋于禁之囚

得關羽及將士家屬

皆撫慰之

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

有所求取。

」蒙麾下士

與蒙同郡人

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

蒙猶以為犯軍令

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

遂垂涕斬之。

於是軍中震慄

道不拾遺。

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

問所不足

疾病者給醫藥

飢寒者賜衣糧。

羽府藏財寶

皆封閉以待權至。

關羽聞南郡破

卽走南還。

曹仁會諸將議

咸曰羽危懼

可追禽也。

趙儼止之

仁乃解嚴。

魏王操聞羽走

恐諸將追之

果疾敕仁如儼所策。

關羽數使人與呂蒙相聞

蒙輒厚遇其使

周游城中

家家致問

或手書示信。

羽人還

私相參訊

咸知家門無恙

見待過於平時

故羽吏士無鬬心。

孫權至江陵

荊州將吏悉皆歸附;獨治中從事武陵潘濬稱疾不見

權遣人以牀就家輿致之

濬伏面著牀席不起

涕泣交橫

哀哽不能自勝。

權呼其字與語

慰諭懇惻

使親近以手巾拭其面。

濬起

下地拜謝

卽以為治中

荊州軍事

一以諮之。

 權以呂蒙為南郡太守

封孱陵侯

賜錢一億

黃金五百斤;以陸遜領宜都太守。

十一月

漢中王備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

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於遜。

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

擊蜀將詹晏等及秭歸大姓擁兵者

皆破降之

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

進封婁侯

屯夷陵

守峽口。

關羽自知孤窮

乃西保麥城。

孫權使誘之

羽偽降

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

因遁走

兵皆解散

纔十餘騎。

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

十二月

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於章鄉

斬之

遂定荊州。

權復以劉璋為益州牧

駐秭歸

未幾

璋卒。

呂蒙未及受封而疾發

權迎置於所館之側

所以治護者萬方。

時有加鍼

權為之慘慼。

欲數見其顏色

又恐勞動

常穿壁瞻之

見小能下食

則喜顧左右

不然則咄唶

夜不能寐。

病中瘳

為下赦令

羣臣畢賀

已而

竟卒

年四十二。

權哀痛殊甚

為置守冢三百家。

魏王操表孫權為票騎將軍

假節

領荊州牧

封南昌侯。

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主丕黃初元年(220年)春

正月

魏王曹操至洛陽;薨。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標題:『佛教』要如何才能興盛

 標題:『佛教』要如何才能興盛        舉凡佛法廣者分為五乘

即人乘(持五戒

求來生榮華富貴)、天乘(修十善業及禪定

求生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聲聞乘(修四諦法

求證阿羅漢果)、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法

求證辟支佛果)、菩薩道(修六度萬行

求證佛果);狹者分為小乘(求證阿羅漢果)、大乘(求證佛果)。

小乘流傳於中南半島

只顧自利(了脫生死)而獨善其身;大乘流傳於中國、韓國、日本

不但自利(了脫生死)而且利他(眾生無邊誓願度)而兼善天下。

此之所以小乘國家貧弱而大乘國家富強之主要因素之一

並不是外道信徒或無神論者所批評

凡是佛教盛行的國家都貧弱不堪。

殊不知阿育王時代的印度、佛教盛行的唐朝、以及大化革新後的日本

文治武功都盛極一時

何以故?蓋小乘行者只求自己了脫生死

優秀人才個個超凡入聖

但不為蒼生疾苦貢獻己力(弘法利生)

而大乘行者則以『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為己任

但求眾生能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

尤其是明心見性的菩薩道行者

都能將自己所學、所證

弘法利生

淨化民心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災癘不起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何以六度萬行菩薩道行者有如此力量呢?單就其中之一的『布施波羅蜜(分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種)』

尤其是『法布施』之功德

依《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開示: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

不著名、聞、利、養、果、報

以饒益事而為上首

常為眾生廣宣正法

就有如下諸利益

茲分述如下: (一) 正念成就。

蓋正念就是佛菩薩之念

與佛法相應。

(二) 智慧具足。

蓋法施者身心清淨

智慧當然就增長了。

(三) 有堅持力。

蓋有智慧的法施者

對一切事理通達明瞭

毫不迷惑

所以做事情能夠貫徹始終。

(四) 住清淨行。

蓋法施者心清淨

口清淨

他的行為就能清淨(身清淨)。

(五) 生覺悟心。

蓋法施者心清淨

就能念念覺而不迷。

(六) 得出世智。

蓋法施者因之能清楚明白

怎麼樣能夠超越六道輪迴? (七) 不為眾魔之所得便。

蓋法施者心清淨

決定不給妖魔鬼怪把柄而『著魔』。

(八) 少於貪欲、無有瞋恚、亦不愚癡。

蓋法施者心清淨

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就能現前。

(九) 諸佛世尊之所憶念。

蓋與諸佛心心相應

所以感得諸佛護念。

(十) 非人守護、無量諸天加其威德。

蓋法施者三輪體空法布施

故能得到鬼神和天龍八部護法神的尊敬與保佑。

(十一) 眷屬親友

無能沮壞。

蓋ㄧ人修好能法施

家屬都能沾光

享受其福報

所謂『一人得道

九族升天』。

(十二) 得無所畏、多諸快樂。

蓋有護法神保佑

就能無懼且能法喜充滿。

(十三) 為諸智人之所稱嘆。

即能得到真正有智慧的人的讚歎。

(十四) 善能說法

眾人敬仰。

蓋法施者善說法能令聽眾感動

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五) 已生辯才

終不忘失。

即能得四無礙辯

且永遠不忘記。

(十六) 常勤修習

得陀羅尼。

即無論修學那一法門

法施者都能抓住綱領

受用無窮。

(十七) 以少功用

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即不必用很多的時間或精神

就能利益許許多多的眾生。

(十八) 得身口意

清淨律儀。

即法施者得三業清淨。

(十九) 超過一切

惡道怖畏。

即法施者得阻斷惡緣

縱使有惡業種子

也因無惡緣(如往生西方淨土)而不會墮三惡道。

(二十) 於命終時

心得歡喜。

即法施者因之而曉得命終會到那裡去(如西方淨土)

所以他很歡喜。

(二十一) 顯揚正法

摧伏異論。

即法施者能如同佛菩薩說法

摧伏外道異論。

(二十二) 一切豪貴威德尊嚴

猶自不能有所窺望

何況下劣少福眾生。

即世間富貴和貧踐之人

對法施者莫測高深。

(二十三) 諸根成就

無能映蔽。

即法施者的智慧能力都很明顯的表現無遺

沒有人能障礙他。

(二十四) 具足攝受

殊勝意樂。

即法施者能得到圓滿、幸福、快樂的生活。

(二十五) 得奢摩他

毗婆舍那。

即法施者能對一切放下(奢摩他)看破(毗婆舍那)而得定

不必特意發時間『坐禪』

只要能如同六祖  慧能大師所開示:「外不著境

內不動心。

」即是『禪定』。

(二十六) 難行之行

皆得圓滿。

蓋法施者因之有智慧、善巧

對世出世法之難行之法

都能夠很順利很圓滿。

(二十七) 發起精進

普護正法。

即法施者能發起精純勤進之心

並對一切諸佛所說之法

皆以真誠心來擁護。

(二十八) 速疾能超不退轉地。

即法施者能夠快速的超越、證得不退轉地。

(二十九) 一切行中

隨順而住。

即法施者對順境或逆境

都能恒順眾生、隨喜功德而得大自在(普賢十大願王之二願)。

  由此觀之

法施就有如此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難怪六度萬行菩薩道能淨化人心

能使國家富強康樂。

然而為何大乘佛法流行的中國

近世卻如此貧弱不堪呢?此亦是佛法所強調的『因緣果報』的見證。

蓋中國有近世貧弱的『果』

本人認為至少有下列的『因』

茲分述如下: (一) 外道附佛為非。

蓋雖廣義的佛法有五乘

彷彿藉宗教名義為非

都被誤以為與佛教有關

而對佛教產生不可原諒的誤解。

其實如《法華經的》開示:「如來以一佛乘故

為眾生說法

無有餘乘

若二若三。

」「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

何況有三?」所以真正佛法只有自利利他的『菩薩道』。

佛陀曾斥責『小乘』為焦芽敗種

何況其他。

(二) 佛教內部變質。

蓋自清順治皇帝慈悲

廢除須經國家考試合格

才能剃度出家的制度

造成出家人無能力『紹隆佛種』『弘法利生』

甚至於把佛門當逃債避難之場所

加上民國後

寺廟經濟來源全靠在家眾護持(清朝以前都有政府撥款護持)

故有些出家人以『趕經懺(古德云:此輩業根深

無常一到不相應

積得錢財將不去

惟有罪業緊隨身)』為生

無法全力以赴去修行悟道、弘法利生(如本法師常如此感嘆不已)。

(三)  弘法僧才缺乏且學歷太低。

蓋以前讀書皆以『私塾』出身

只要經過國家考試合格

都有相當學識

堪為國家中堅份子

加上天天在『三藏十二部經典』中薰習

往往能夠很快得到『辯才無礙』

所以有足夠能力弘法利生。

然而自從歐美學校制度傳入中國

國人教育程度提昇

碩士博士比比皆是

而僧才教育並無隨之提昇(天主教、基督教比佛教強多了)

加上兩蔣時代的打壓各宗教

獨厚天主教基督教(如本法師常常感慨地如此說)

不開放承認僧才的教育及學歷

故弘法法師無法『辯才無礙』

說服眾生學佛修行

大多數的修行者都是到了退休年齡

才接觸佛法

而且大多數都是從『三藏經典』及古德的『遺作』得知佛法的珍貴

而開始。

(四) 佛教組織沒有如同天主教的『教宗制度』

故對出家人的言行無法有效約束。

不但沒有天主教『神學院』有計劃培養僧才

而且對於附佛外道或佛教內的『獅子蟲』出軌之事

不能有效地加以澄清或制止

造成一般人對佛教誤會更深。

(五)  不深入佛法教義研究

用似是而非的說法

造成想學佛者視『皈依受戒』為畏途。

例如殺生戒等於食肉戒(其實只要三淨肉即可

吃常素只是培養慈悲心

不是如同某外道說有無量功德

況且只有中國出家人因梁武帝的強制

才要求出家人要吃常素);又如利用眾生求速成、或貪小便宜的心裡

誤導摸摸頭就可『加持』『灌頂』

增加道行

或獲得佛菩薩保祐或賜福(殊不知眾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楞嚴經》開示得很清楚)

而賺取供養

但在眾生失望之餘

造成『退道心』

或甚至於『誹謗三寶』;又如認為只要是出家人

就要在家眾必恭必敬供養

視為理所當然

否則即是犯戒-毀謗僧寶、破和合僧(其實『和合僧』要具備六和敬的僧團中之出家人

才屬之---淨空法師曾如此主張)

造成出家人的貢高我慢

甚至於讓游手好閒之徒『有機可乘』

假扮出家人接受在家眾必恭必敬地供養(殊不知如古德云:施主一粒米

勝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

披毛戴角還)。

     總而言之

中國的大乘佛教所以衰微

其來有自

不是一朝一夕

也不是你、我有辦法救(淨宗大德台中  李炳南老居士曾感慨地說:今日佛教及社會亂象

就連佛、菩薩再來

也無法改善)

否則不就沒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

也沒有法滅之慮了。

但是身為佛門四眾弟子之一的我們

也應該盡點心力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但願佛教能延長『法運』

久住人間

本人認為下列幾點建議

提供有關人士參考: (一) 政府要開放大學的宗教系

或承認『佛學院』學歷

如同外國的天主教『神父』之人才培養

以便有效地弘法利生

淨化民心

社會才能安寧

國家才能富強

人民才能康樂。

(二)  佛教組織要模仿天主教的『教宗』『樞機主教』等制度

能夠有效率約束出軌的出家人。

並對附佛外道騙財騙色行為

即時有力的譴責

避免眾生的誤解

而退失道心

甚至於誹謗三寶。

(三) 出家眾以『弘法利生』及『紹隆佛種』為己任

儘量藉媒體或出書流通

從事弘法利生之工作(如同  世尊在世時一樣)

不要忙於『趕經懺』

否則寧可在家修行

說不定更有成就(淨空法師曾說:末法時代坐著往生、站著往生、預知時至

在家眾多於出家眾很多)。

      〈四)在家眾以『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及『護法』為主

若有能力

也可以『隨緣度眾生』為副。

至於『護法』

最好以有『財團法人』登記的道場或流通經書基金會

為供養或贊助的對象。

蓋這些才是最大`的、最好的『福田』

不但可以讓這些真正『弘法利生』的道場或基金會沒有缺乏經費之虞

能夠專心辦道

而且也可以使那些『附佛外道』或『獅子蟲』

甚至於『投機客(假和尚)』

因無法生存而『知難而退』

避免他們偽裝沙門

死後必墮『三惡道』

這也是功德一件。

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Thursday

May 03

2001
請參考 我令比丘食五淨肉。

此肉皆我神力化生

本無命根。

汝婆羅門

地多蒸濕

加以砂石

草菜不生。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

因大慈悲假名為肉

汝得其味。

奈何如來滅度之後

食眾生肉

名為釋子。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Google Earth 地標大集合

世界十大古天文臺奇景  今天

天文學家可以借助於先進的太空觀測儀器

對恆星進行細緻觀測

推進我們對宇宙的瞭解。

不過

天體觀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時候。

許多文化以神秘的方式建造了各種建築

表明它們與地球每年繞日飛行存在於關聯之處。

還有一些建築顯然考慮了星座和行星等天文知識。

今天的Google Earth看地球就帶大家去看看世界十大古天文臺。

  英國巨石陣檢視圖片  矗立在英國南部索爾茲伯裡平原上的巨石陣

是英國最重要、最神秘的歷史遺跡之一

每年夏至這一天

這裡的「日出奇觀」更是會吸引成千上萬名遊客前來觀賞。

巨石陣的準確用途至今頗具爭議

雖如此

巨石陣在夏至與日出方向的巧合使其成為世界上慶祝一年當中白晝最長一天的最著名目的地。

  以陣列排列的沙岩石外環顯然是四季的象徵

而裡面一圈的藍灰沙巖則被認為具有神奇的療效。

巨石陣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3100年

大部分考古學家認為

它既是天文觀測站

也是古代宗教遺跡。

  柬埔寨吳哥窟檢視圖片  有些學者認為

柬埔寨著名印度教寺廟吳哥窟與天文學存在著神秘的聯繫。

吳哥窟是作為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在12世紀而建。

  例如

在春分或秋分

觀測者站在西門前面

將會看到太陽直接在吳哥窟中央塔上面徐徐升起。

在夏至日這一天

身在西側有利位置的人會看到太陽在吳哥窟附近的山上升起。

研究人員在1976年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稱:「在古高棉人眼中

天文學是一門神聖的科學。

」  瑪雅金字塔檢視圖片  在春分或秋分的日落時分

巨蛇座的陰影會滑落至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卡斯蒂略瑪雅金字塔北面樓梯的西側。

  卡斯蒂略金字塔於公元1000年至1200年作為羽蛇神的神廟而建

它的天文奇觀不僅這一點

最神奇的是

金字塔裡面的斧形錘會在夏至時同升起的太陽方向一致

在冬至時與日落方向一致。

金字塔底座呈正方形

四邊各有91級台階通往塔頂

加上頂端平台

正好365級——恰好是一年的天數。

  秘魯印加古城馬丘比丘山頂的城堡檢視圖片  秘魯印加古城馬丘比丘山頂的城堡顯然被一些人純粹當作印加人祭祀太陽的聖壇。

印加人崇拜太陽

並把自己看成太陽的子孫。

  他們歷經幾十年

將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巔

就是為了離太陽更近些。

城中最著名的是「拴日石」(Intihuatana)

它是一塊精心雕刻過的怪石。

每到秋分和春分的中午

太陽直接會落在石柱上面

不會留下任何影子。

諸如「三窗廟」和「太陽廟」等其它建築在夏至日當天與太陽同樣具有獨特的神秘聯繫。

  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古城檢視圖片  墨西哥特奧蒂瓦坎古城位於墨西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

但迄今圍繞特奧蒂瓦坎古城設計者的謎團至今沒有揭開。

無論建造者是誰

他們似乎有意將整座建築同恆星的運動和排列聯繫起來。

  作為世界上第三大金字塔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太陽金字塔」同樣設計精巧

陽光在5月19日和7月25日這兩天直接從頭頂穿過。

一些學者欲從特奧蒂瓦坎古城的方位排列一窺昴宿星座和天狼星座運動的秘密。

其他一些建築會在8月13日這一天指向日落方向

長紀年歷的第一天按照西曆是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

  新墨西哥州查科峽谷卡薩林克納達神廟檢視圖片  夏至日出後不久

太陽的金色光束射入穿過新墨西哥州查科峽谷卡薩林克納達(Casa Rinconada)神廟東北側一個窗戶

照射在西牆的空間不規則的壁龕上

許多人將這一巧合看作是設計者有意慶祝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但在過去的某個時候

一個房間可能遮擋住了窗戶

這座用於慶典的建築屋頂的支撐梁可能位於窗戶和壁龕之間

使人對這種有意的安排產生了疑問。

儘管如此

神廟的北門和南門幾乎完美地與北側排成一條直線

表明其中暗含天文學知識。

  智利復活節島巨型石像檢視圖片  在太平洋偏遠的智利復活節島

數百個稱為摩埃(Moai)的巨型石像環繞在這個小島周圍。

幾乎所有的石像都面向內陸

也許是密切注視著從事農業活動的村莊。

但位於Aku Akivi內陸遺址的7座石像會在秋分或春分時凝視大海

指向日落方向的地平線

這表明這些建築與天文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秘魯石塔檢視圖片  考古學家長期以來便對秘魯沿岸一處山上的十三座石塔的重要性存在爭議

但有一點毋庸置疑

那就是這些石塔是美洲最古老的太陽觀測站。

十三座保存完好的矩形石塔

位於首都利馬以北四百公里的考古遺址查基洛(Chankillo)。

  據發表於2007年3月的一項研究稱

站在觀察點的人

會於不同日子看到太陽在不同石塔的位置日出及日落

例如夏至時太陽會在最右邊的石塔的右方升起

冬至時則會在最左邊的石塔的左方升起。

觀測站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紀。

  墨西哥尤卡坦島烏斯馬爾古城檢視圖片  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島的烏斯馬爾古城(Uxmal)是保存最為完好的瑪雅遺址之一

具有豐富的天文奇觀。

例如

在長約300英尺的總督府

中心入口與金星的最南端成一條線。

在佔據烏斯馬爾古城中心的「魔術師金字塔」

可謂是瑪雅文明在數學、天文、建築等方面成就的集中體現

西側的石階在夏至這一天恰好面向日落方向。

  古埃及阿布辛貝神廟檢視圖片  阿布辛貝神廟被譽為古埃及最神秘

最美幻

最令人魂牽夢繞的神廟

是古埃及鼎盛時期的象徵

神廟主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幽暗昏黃

但在2月21日與10月22日這兩天

太陽的金色光束射入神殿

穿過黑暗長廊

照射在神殿內莊嚴肅穆的神像上。

  據說

2月22日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誕辰日

而10月22日則是他的登基之日。

20世紀60年代

由於修建阿斯旺新水壩將導致納塞爾湖湖水上漲

可能淹沒阿布辛貝神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緊急救援行動

在1964年至1968年間將整座遺址的高度抬升了300米。

2009年7月26日Google Earth上的奇特景觀  自從Google推出讓用戶通過Google Earth(Google地球)俯瞰整個地球以來

為了尋找到有趣、不同尋常或超乎想像的情景

愛好者們用其幾乎搜索便了從北極到南極的每一個角落

從船 只失事到麥田怪圈

從在宇宙間可以看到的大幅廣告到近乎足球場尺寸的巨型粉色兔子

我們收集了許多怪異、特別的圖片。

你可以點擊我們給出的鏈接看到 Google Earth中的這些圖片。

如果將每個鏈接中的圖片坐標複製到Google Earth的「躍至(Fly To)」對話框中

就可以欣賞到...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伏摩者

(李虛中命理)中卷

清氣陽為天

杳杳而上沖乎陽;濁氣陰為地

冥冥而下從其物。

太虛之先

升寂何有?至精感微

而真一生焉

真一運靈而元氣自化

自化元氣者

乃無中之有

有中之無

廣不可量

微不可察

氤氳漸著

混漠無倪

萬象之端

朕兆於此。

於是有清通澄朗之氣

化而為天;濁滯煩昧之氣

積而為地。

故清者自濁而澄

高者自下而上。

天高而浮

地厚而沉。

浮者有彰動之象

故為陽;沉者有寂沒之理

故為陰。

清者上騰

高而純陽

故充滿;濁者下沉

密而純陰

故冥寂。

而萬物從化之

故沖於上者為陽

而生萬物;沉于下者為陰

而成萬物

然而實始於一者也。

清濁交分

人物混成

造化始於無相

因而三生。

太樸之散乾坤之形

分體一定乎尊卑

有陰陽之相摩

有剛柔之相推

變動以行其道

經緯以成其事。

凡垂象於天者

莫非文也

有高下之相傾

廣輪之相推

動靜之所生

形勢之所持。

凡其質於地者

莫非禮也

故萬物生於其間者

亦且出機入機

出冥入冥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域於輪轉之地

而機之動不能自已

故草木黃落而菊始華

倉庚嗚而鷹以化。

一根荄之細

不知誰與之扶持

一昆蟲之微

不知誰與之生死。

戢戢而動植

非物與之雕刻也;芸芸而歸根

非物與之揫斂也。

自消自息

自智自力

自形自色

曾不知有造化之者

是人物混然而立也。

則其光為日月

其文為星辰

其澤為雨露

其威為雷霆

辰集于房

月湛而明

日遄而化

此天之道也。

其高為山嶽

其大為江湖

其文為草木

其富為百穀

載萬物而不懾

生萬物而無窮

此地之德也。

高而為君父

貴而為王侯

大而為郡牧

下而為庶民

文于仁義忠信

富於財谷布帛

成而祀天地

靈而驅萬物

此人之事也。

莫大乎天

莫厚乎地

莫靈於人

是以因于天體

成於地儀

範圍天地

之化三才

由一而生也。

天一地二

蓋乾坤之體

坤為土也

乾為金

金亦土也

為水母。

天一地二

奇偶之策也。

三奇為乾

三偶為坤

是一而兩之之義也。

故陰陽自始者

謂之太始。

陰陽自明者

謂之太極。

則萬物之始於乾也

亦由天地之所資以始

是以知乾為之太始。

萬物之所資生於坤也

亦由天地之所資以生

是以知坤為之太極。

故乾之卦所以在西北

坤之卦所以在西南。

以乾為太始

以坤為太極

可知矣。

是乙太始之極

一而兩之

作乾坤之象

金土同體而異名

有此見一數之終始也矣..四正四隅

何遐邇之為正。

艮為土也

應乎坤;巽為風也

風出木。

乾坤艮巽

四隅也

而為天地之大紀;坎離震兌

四正也

而為乾坤之大綱。

曾不知廣輪之艮

而有會通之情也。

然則萬物之始終

莫盛乎艮

故應乾坤之節制

莫始於巽

故為風

然風非出於木

而鼓舞於萬物

為事由動之生息也

故巽繼於震。

坎離未判

以清濁明水火;震兌之前

以左右用金木。

天一地六

相合生水;地二天七

相合生火。

言水則含知而內明

言火則崇禮而外照。

內明足以應物

外照足以知人。

知人者無所不知

應物者無所不應。

故清之為水

得天一辰中是

奇內而天一

偶外而地六

其為卦也曰坎;故濁之為火

得地二辰中是

偶合內而地二

奇外而天七

其為卦也曰離。

夫二者本水火南北之分

為乾坤男女之體

亦由清濁判于自然也。

天三地八相合

而生木於東方

木生風以動之

故為卦曰震。

地四天九相合

而生金于西方

金生水以澤物而物悅之

故為卦曰兌。

然東木受西金之制

而左言木右言金者

是震男兌女

尊卑之義也。

易八卦者

以剛柔相半;連四象者

分逆順而生成。

易以八卦兼三才而兩立

為天地廣輪之體用

故始三

一而為乾

二為坤

生六六九九之變

為四象五行之數

然後聖人分陰分陽

迭用柔剛以相易之

故天地位而成章也

列萬匯而象之

以別盛衰矣。

四象者

大而為日月星辰

廣而為金木水火

八卦由四象而兩制之

則有陰中之陽

陽中之陰

寒暑運行而萬物化育也。

二儀分列

各包四象之形;乾坤音土

遂作五行之用。

天地為二儀

則上有日月星辰運于無為

下有金木水火濟于有用。

金生於土而聚於土者

然乾坤本一而立二

為清濁之別

包括四象為五行

以盡天地之數

備萬物之成終也。

一而兩之

道法乎自然;八卦九宮

乘陰陽以數。

道生一

一雖立而道未離也。

一生二

二名成

而道斯遠矣。

是故道非數

而數之所生

一非二

而一之所出。

陰陽之在天地

其妙有機

而物之所始

其顯有數

而物之所生

始終如一。

一有二而不可以相無

然陰雖有佐于陽

陽實始之而無恃焉。

陽雖有賴於陰

陰實由之而不與焉。

是陽常始而陰常成

陽常唱而陰常和

有自然之理

故陽奇陰偶

迭用生成

而天五地六

二五而成十

五十有五之策

所以行變化而明鬼神也。

故乾坤之策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當期之日

當萬物之數。

四營成易

十有八變成卦

發剛柔而生爻

以八八於四維

則居中者盡乎九也。

五行分陰陽為十幹

清而不下;五支易剛柔為十支

濁而不上。

天地之數各成於五

然始立甲者

本乎土之氣

申乾坤皆土之義

始於甲之乙丙丁

次生戊己庚辛壬癸

如一之有二

而為十幹之氣主

曰清則騰而生

故不同下之五行也。

五支

言道生一而支散為五

以成五行之數

乃濁者下沉

而生二五如十

則分支列於乾坤之廣輪

如甲之生乙

丙之生丁之義

故寅則運於卯

巳則運於午

然而同類為陰陽

而不同支幹之生。

土逐四時之氣

故有十二支。

十二支以夫婦為體

十幹以父子相乘。

四時乃四季也

順四象之用

然四象為兩立成八支

惟土者本天地

各五而兩之

則分四支列乎四維

以終四象之變。

蓋辰戌同體

丑未同形

子陽亥陰、寅陽卯陰之類

如夫婦之同體。

甲生乙、乙生丙類

如父子相生

本乎一而為五。

三才有陰陽之天地

五行運物化之人倫。

分陰陽則為天地

立父子則為人倫

故幹陽也

亦有乙丁己辛癸之為陰;支陰也

亦有子寅辰午申戌之為陽

是知陰陽之相覆

奇偶相匹

故萬物化成。

生者為父為母為子為孫

配之為夫為婦

以別人倫之要也。

故曰:甲己真宮

乙庚真商

丙辛真羽

丁壬真角

戊癸真徵。

甲木二五之始

名而為土

六位相成於己

故曰真宮。

土生始成終

故金次於土

羽水之音

角木之音

徵火之音

此十幹皆天之清氣生數成於五

至六而為偶

為陰陽之始

作天地之真運。

然而真運在天

必自地而得之矣。

何則天罡本乎辰也

陽動而陰靜

得十二常轉位

自甲子為始

至於辰則見戌

是地之功也

故甲之為土明矣

是知真運在天

自地而得之也。

寅午戌火體

亥卯未木體

申子辰水體

巳酉丑金體

斯非真體

乃五行生旺庫之地

土則從四事成之。

四象之體而終皆土

故戊至辛而金之土也。

六十納音者

配由十幹十二支

周而終之數也。

干支相乘

歸天地始終之數

為六十也。

自生成而言之

則水得一

火得二

木得三

金得四

土得五。

感物化而言之

則火得一

土得二

木得三

金得四

水得五。

生成者

天地生成之數

物化則五行支幹相成

納音之數也。

乎天地

支幹數乘。

此十幹配天

十二支配地

而合成萬物動靜之機

充合端委之數也。

支幹配則甲己子午九

乙庚醜未八

丙辛寅申七

丁壬卯酉六

戊癸辰戌五

巳亥支數四。

自九之數

損之又損也

然於巳亥者

不由巳而存

乾之一二

坤之二三

是道始一至三

錯綜而生諸數

以合乾坤覆載之功。

若夫前所謂支幹之配

則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之又三

則九為陽生。

言數以甲己為造化之首

子午為陰陽之至

取極之數而先稱九

而後損之八七五違禁關鍵字也。

子寅同途

歲上辰下

未可俱言

其支先甲後子

納音金者數也

始父母之氣而成音

離天地則見名數。

子得同壬

寅得同甲

歲木辰水

如寅為木二合

若見子而得寅者

亦是甲子之金

不可獨言木也。

甲臨于子而金者

是支幹化納音之數也。

干支五行

始因天五地五之數變

而納音九八七六五四之數相成

上下而得

卻須坎離五六之數也。

天五地五

則為造化之先;除其數

則納音之用。

天地變通

二五為十

終成萬物

始一終五皆陽

合之為六則陰

為六五數外

即天地數所納五行之數也。

假令水得五者

是本音以土權礙也

然後有音

故丙子、丁丑共得三十之數

而六五皆土而得納音為水也。

火得一者

是火無音

因水沃之

然後有音

故戊子、己醜共得三十一數

而除六五

而有一數

而納音得火也。

木得三者

蓋木有本音

故壬子、癸醜共得二十八數

而有五之數

是三數

而納音得木也。

金得四者

亦金是本音

而甲子、乙丑共得三十四數

而除六五之數

外是四數乃金也。

土得二者

蓋土本無音

火陶之然後有音

故庚子、辛醜共得三十二數

而除五六之數

而納音為土也。

故經雲:先甲後子

納音金者數也

得此則彼可知也。

自乾而生順

從坤而產逆

陰陽機括於五行

五行之體依八卦。

父生順

母生逆

假如甲己幹

正月建丙寅丙丁火

故木生順

母己之幹在木死為逆

故甲為父己為母

在寅之家

天一生水

則由乾為屬金

金水也

故自乾生而順及納音

即甲子、乙丑金為首

蓋乾納甲子

即是天五地五

於坤數中生

逆其終數而生

亦由先九而後至四數也。

陰陽者乾坤

故金土一而兩之

以備五行

五行分體用而為八卦。

火愛乾為會

水利巽而享

歲守坤鄉

金藏艮位。

乾純陽也

處西北

故至亥而顯明。

水性本下

巽出東南

順下也

故水巳為利也。

坤則成物

歲以終之

故至申

萬物介然守禮

用艮終始萬物

而在於坤

故金至寅終

藏於土下。

木落糞本

水流趨末

火顯諸用

金蔽於光。

各任性鄉

故守坤鄉

水趨末則利巽方

火顯用則愛于乾

金蔽於光則又藏於艮也。

水土金性本下

木火性本巍。

水流就濕

土積而載

金重而沉

故曰本下。

巍者上也

木性漸上

而火性炎上。

沉者得形而上騰

升者期卑而高會。

水得土而木生

是土克水而生木

木之克土而上騰

則水土之氣自木而上也。

火得水而上為既濟

蓋推五行之性沉者、升者

皆必以形為用也。

以坎為離

精玄者能知

易兌作震

通鬼神而作旨。

庚申、辛酉木

在巳申酉之中

亦當作金

或卯人遇三酉之類而可言金

餘准此推之

則妙窮造化

但以本納音為用

所謂“易兌作震

通鬼神而作旨”此也

假令丙午水得癸巳月丙寅日戊戌時

巳午未為火之本方

寅戌午之正體

又上下俱火

雖納音為水

多變作炎上之火看

或水多人全在巳午未

生而不犯本命支

更幹頭有氣

亦宜作火看

不可謂之休囚

此所謂以坎為離

精玄妙者為能知。

故以庚申、乙卯為夫婦之本宗

子癸亥壬丁馬丙蛇之寄位。

此論幹祿也

季主所謂“先南北之陽

以辨東西之陰”

陰祿陽而陽祿陰

金自金而木自木

故金木自然而得專位

水火土從造化

故陽寄于陰

而陰寄陽也。

勞而不息

驛居病方。

五行支病處而為驛

驛所以休息也。

馬得縱橫

更觀乎幹;生而不運

以氣建推之。

以申子辰水位

處驛為病也

以寅為驛

所謂馬必以氣建者

而驛之為馬也

且甲子人正月丙為馬

然不在正月

亦自得地位建丙亦是馬

故曰馬得縱橫矣。

珞琭子雲:見不見之形

無時不有”

正謂此也。

出五行之外者

生死在乎我

居清濁之內者

存亡從數焉。

凡修德養性、煉假守真、靈台內靜、反復還元、神遊六合之外

必造五行之先

則欲生欲死欲隱欲顯

皆由乎我

是謂神仙真人矣

豈由天地鬼神時數所拘哉。

此欲人之自修

不可專滯乎命

彼生死猶可任

況修德致祥轉禍為福。

夫人居清濁之內

皆由情性善惡

死生而未能逃五行之數者

何也?蓋未嘗能煉陽純陰

煉陰純陽

雖存念至道

亦不能出於清濁之間

徒自苦形而不逃存亡之數也。

元命勝負三元者

幹祿支命納音身

各分衰旺之地。

三元各分生旺庫之地而為九命

是主祿主三會也..幹主名祿貴權

為衣食受用之基;支主金珠積富

為得失榮枯之本;納音主材能器識

為人倫親屬之宗。

幹為天元祿

故主貴爵衣食之正本也。

支為地元財

命至此比形立象

始終之元

故主貧富運動榮枯。

納音為人元身命

故主賢愚好醜形貌材能度量

凡有生

則彼我生克愛憎

故為人倫親眷也。

支幹納音之氣

順四柱以定休囚;祿馬神煞之方

分二儀以求勝負;劫災天歲遇用處

不能為凶;祿馬奇輿逢破處

未始為福。

三元五行

亦各分四季定休旺之氣。

幹中所用神煞乃天之清氣

支中所用神煞乃地之濁氣

凡言神煞各分天地二氣

勝負吉凶支煞自有諸例言。

劫災天歲四煞雖凶

若支幹配合有用

則為福祿之神。

祿馬奇輿雖幹之清氣

富貴之神

主福祿尊貴

若支神配合為破敗者

則反為貧賤凶害之煞。

四柱者

胎月日時。

三元為萬物之本

四柱乃五行之輔佐

亦猶乾坤之有四時

土有四象

人有四肢

故珞琭子雲:根在苗先

實從花後”者

四柱有偏枯

則隨所主而論之。

胎主父母祖宗者十分

主事者二分。

萬物之根本

固在我名之先有也。

故主祖宗者十分

然而根在物之先

而花實苗之後

雖主事二分

亦當以胎為本氣。

月主時氣者十分

主事者六分。

月為建元

分四時之休旺

故主三元氣用所出十分

是月與時為賓主

以輔三元

故主立氣立事十分

是將來臨月分

亦定災福之六分。

日主未得氣者十分

主事者八分

時主用度進退向背力氣勝負皆十分

吉與凶同。

日主月內四時向背之氣十分

三元貴賤之氣及胎本共時八分

時主元吉凶及胎月日之氣皆十分

故言吉凶變異勝負之力同等也。

九命論互相奔刑

反順生煞

以別源流。

三元四柱祿馬為九命

須遞相往來

取刑沖德合

逆順盛衰

以定清濁之理。

先看重輕盛衰尊卑逆順

次分彼我緊慢情意

相續幹音親義四柱

然不合沖類幹頭配合之理。

先看三元支幹本意

以辨四柱之力

有形視形氣之厚薄

凡化象之有性

操用度之淺深

勿論得地不得地

辨尊卑之勝負也。

四柱相沖

然無配合納音取賓主

保義情親

以定勝負。

大抵年為本則日為主

月為使則時為輔。

年為日之本

日為命主

如君之有臣

父之有子

夫之有婦

國之有王

是胎月生時

為主本之扶援

欲得以序相承順也。

主本保合

未有貧賤之人;時日乖違豈有久榮之理。

主本保和相育為貴

年克日減力也

日克年雖主貴氣

亦多迍剝

況日時俱克於年

乖離尤甚也。

三元入墓

日時自旺

雖運並絕逢鬼

鬼亦不能取。

本入墓中卻主相輔

行在旺鄉

雖逢並絕更來加身

命雖災而未至死厄。

四柱集旺運逢于祿馬

祿馬無用。

三元四柱俱到旺處

或生時又使過

若曾發祿於閑地

雖逢祿馬而必災。

過與不及

遊移顛倒

氣數中庸

應期而發。

五行喜剛柔得中

三命忌盛衰太過。

方信陽唱陰和

須分幹正支邪;陰靜陽從

更忌祿衰鬼旺。

如乙酉得甲辰

雖天地合

卻甲畏辛見

乙畏酉金

火畏死地逢子也。

又如戊逢癸亥

是幹正支邪

戊午、丙子

支正幹邪

然水火陰陽相和

則不如幹合為正也。

又如丙辰見申為祿衰土

逢壬為鬼

丁人見乙卯癸卯之類。

必死有生

凶中反吉。

如庚子見丁卯

死而得生;甲子見戊寅

凶中反吉。

旺衰之理

審量生克;輕重之名

須識向背。

三元旺地

畏忌衰處

好生須臨時審其輕重

如壬申、癸酉本重

壬寅、癸卯本輕

卻取輕重扶持為用

始分向背之力氣。

輕得地而可敵重衰

重無地而制之輕敗。

(如土制水

則丙辰、丁巳之土

能制丙子、癸亥之水也。

壬申、癸酉之金雖重

卻遇戊子、己丑、丙寅、丁卯之火

雖金重亦受制于火

蓋火向旺金絕方也。

各衰各旺

輕重自然。

如辛卯見癸酉

戊午見丙子

乃旺處相敵

支氣不比

卻有相敵

為變化發揚也。

甲寅水見庚午、辛未土

力氣各衰

水土和柔

則有化育之道矣

餘准此。

守凶煞者

在其尊者制其卑;生克交加

應得先者令其後。

吉神凶煞

四柱先後

幹神可制支煞

更分生克之理。

五行相敵

二凶一吉。

五行相敵

輕重相等

遇鬼二則為凶

一重為鬼

猶凶中反吉。

複以輕重之理

方得貴賤之原。

須以六十納音支幹輕重

取衰旺制度

方定貴賤也。

至如體輕用重

不免漂沉

本重末輕

廣謀自勝

主客從容

優遊享福。

如庚午、辛未土本輕也

見壬戌、癸亥、丙子之水

是本輕用重

反散流也。

辛未年

壬辰月

甲申日

甲戌時

此正應體輕用重之格。

如庚子、辛醜土見癸巳、乙卯是本重

廣謀自負之人也

五行主客輕重等

以制用有法

水土和柔

金火平適則康寧。

水得水多

則沉潛伏溺

小巧多權

苗而不秀

聲譽汪洋。

(然而富貴則無變通

而勢不崢嶸矣。

水得火多

則崇禮貪饕

自恃深慮多憂

猛斷後悔。

(水遇火多

其性如此

不妨名利也。

水得木多

則流而不止

執志反柔

臨事汗漫

奢儉失中。

水生木

木克土

土散而無止

故此情性也。

水得金多

則本末常安

多得資援

好義不實

智大多淫

智勝義負則性靈強。

水得土多

則沉靜執塞

內利外鈍

忍妒多恨

信義無決。

此論五行之性

不取神煞論也。

火得火多

則崇禮義洎

明外昏內

自華而儉

既旺即已

不可速達。

火星暴而無制

福至則禍來速。

火得木多

則自恃威福

聰明志懦

動思依輔

靜則志明

好辯是非。

仁與禮不足

雖和而多忘。

火得金多

則志不自勝

好辯而剛

禮義失中

直而招謗。

火金兩強

故多克辯。

火得土多

則立用沉密

利害敢為

言清行濁

執不通變。

火絕得土

土蔽火光

故所適不變利。

火得水多

則為德不均

巧而忘禮

多易多難

摭取艱險

計深反害。

水火火水未濟

多智多傷。

木得木多

則柔懦泛交

曲直自循

多學不實

聰明華潔。

木主仁柔

色以表形。

木得金多

則克制憔悴

剛而無斷

靜思悔動

譽義不常。

(義勝於仁

反吝於心。

木得土多

則取捨自信

華而不奢

體柔伏剛

言必鑒人

智不自勝。

仁輕信過

無禮節也。

木得水多

則漂流不定

言行相違

處吉不甯

趨時委曲。

木華水智

故多順取。

得火多

則馳騁聰明

好學不切

禮繁義亂

明他害己

善惡決發。

火得木而熾

木無以自容。

金得金多

則剛直尚勇

見義必為

過不自知

忘仁好義

思禮好勝。

金重欲火

故思禮。

金得木多

則辯分曲直

利害兼資

置德懷忿

朋友失義。

仁義相伐

必有所失。

金得火多

則口才辯利

好禮忘義

動止寬和

中心鄙吝。

火勝於金

有義禮也。

金得水多

則計慮不深

為人無恩

臨事齷齪

或是或非。

水重金藏

多計無剛。

金得土多

則失中有成

口儉心慈

作為暗昧

多處嫌疑。

金蔽土中

則求之者成。

土得土多

則重厚藏密

守信容物

或招譭謗

恩害敢為。

土雖守信

深厚難知。

土得金多

則信而好義

剛而多躁

不能持重

庶事無容。

金土爭麗

兩不自持。

土得木多

則形勞志大

雜好狂徒

用柔爽信

曲直黨情。

木克土

則信虧。

土得火多

則施義忘親

外明少斷

奢儉失中

好禮口惠。

土得火助

信有所毀。

土得水多

則貪功好進

泛順伏機

志善若昏

愛惡無義。

土雖克水

水多則土失信。

誠能以此

更分輕重明作為之性情

消息盈虛依於禍福

然後為能言

以前五行多寡論性情

而複推禍福正氣無刑。

(如庚祿在申

氣當用甲

如諸位中不見庚之刑甲

或他位見甲

即為無庚是也。

名背之半。

不見正祿

如得己而無乙

亦是所謂得一分三之說

雖背正祿必為福。

馬無害

祿無鬼

食無亡

支合無元

幹祿無厄。

如甲子得丙寅為馬

見壬午及水

在丙寅六合破刑之上

如不見正氣

卻見他幹在祿位

其祿幹亦要無鬼也。

倒食、順食皆要無空亡、亡神也

支神名合

要無元辰

十幹合處要無六厄。

旺無喪

衰無吊

妻無刃

財無飛

孟無孤

季無寡

生無劫

死無敗

qaz10140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